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罗国杰教授:炼坚强意志 著道德文章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执教50多年,结出丰硕成果

  “我最喜欢的格言是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罗国杰一直在这四问中严格律己。

  1946年,在考入同济大学的法学院后,罗国杰又投身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运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爱国学生成长为中共上海地下党员。上海解放后,他进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短短3个月内,迷上了理论,爱上了哲学。在中共上海市委北四川路区委宣传部工作时,他决定重新报考大学,继续深造。“这是我参加革命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选择。这个选择决定了我今后50多年的职业。1956年8月,我接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罗国杰不但再次选择了自己的学业,而且还再次选择了自己的职业,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他毕业后留校,成为一名哲学教师。进入哲学系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参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材的编写,当伦理学教研室成立时,他又担任负责人。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

  他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50多年,从教研室主任到系主任再到副校长,从来没有离开过伦理学的教育和研究。关于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关于集体主义原则,关于正确对待传统道德,关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关于国内和国际伦理学的发展趋势,这些都是罗国杰关心的研究主题。而且他始终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不时提出新的命题,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有很多意见还被中央决策时所采纳。

  从1978年到1984年短短几年内,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就建立了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三级伦理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获得了全国第一个博士生学位授予权,而罗国杰也因而成为第一位伦理学博士生导师。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又成立了伦理学研究所,1996年,道德科学研究院创立,1999年,在伦理学研究所和道德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回忆一路走来的甘苦,眼看着我国伦理学教学与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也看到自己的心血终于获得了丰硕果实,病中的罗国杰,露出了微笑,其中饱含着一种内心的踏实。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