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曾映雪:映雪如兰瓷亦芬
//www.workercn.cn2014-05-09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映雪如兰瓷亦芬

——记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曾映雪和她的瓷画世界

    中工网泉州讯(记者傅乔成 通讯员孙芬芳 苏秀蛏)她是福建省的瓷画工艺美术大师,25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从事瓷画艺术;她偏好兰花,喜欢让兰花浓淡相宜地绽放在温润莹洁的德化白瓷上……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曾映雪。

    痴迷瓷画,二十五年如一日

    曾映雪出生于瓷都德化县浔中镇。该镇就是陶瓷的主产地,享有“瓷乡”的美誉,曾映雪从小就深受陶瓷艺人陶瓷艺术的熏陶,并与陶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3年,年仅14岁的曾映雪进入德化职业中学读书,开始了她的陶瓷绘画之旅。在得知德化瓷画艺术后继乏人之时,她更暗下决心传承瓷画艺术,立志把它发扬光大。

    学无止境,艺无顶峰。曾映雪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所学、所得,1988年她又慕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深造,使理论水平和绘画技艺更上一层楼。学成归来,她成了一名教书育人的陶瓷绘画教师。

    曾映雪视瓷胎如纸绢、釉料如水墨,在陶瓷器皿上描绘各种花果鱼虫、飞禽走兽、山川林木以及楼亭人物。她边学边创作,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构思新颖、色调和谐、繁简有度,技巧娴熟、笔触凝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画风特点。装饰画细致华丽,山水画飘逸淡泊,花鸟画生机盎然。尤其人物瓷画,线条优美、细腻入微,不论是表现文人墨客还是纤纤仕女,都能随心所欲驾驭各种技法表达情感,使线条、块面和色彩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偏爱兰花,一片冰心向胡姬

    像多数人一样,初涉陶瓷绘画创作领域时,曾映雪广泛地接触各类题材,并从中吸取他人的经验和表现技巧。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芥子原画谱》等等,都成了曾映雪临摹学习的对象。

    汲取了百家之长,曾映雪艺术上日臻纯青。她开始思考起艺术家的独特个性与特点。

    风格总是成熟在不知不觉之中。除了人物画,曾映雪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还是花鸟画;花鸟画中,画最好的是梅兰菊竹“四君子”;而“四君子”中,她最喜爱的是兰花。

    都说国画有三难,竹子、石头、兰,其中,看似简单的兰花最难画。兰花在构图上,一忌柔弱,二忌空洞,虽是寥寥几笔,却笔笔都要琢磨,要讲究“钉头初笔、凤笔、然后蛙螂肚收笔”,一旦有一个笔法疏忽,整个画面就难以完美。

    兰花又叫胡姬花,向来以素洁、高雅与朴实的品格,深受世人推崇。多年的反复揣摩、勤学苦练,曾映雪删繁就简、巧妙布白,在她笔下,兰花清雅俊爽、兰叶柔美舒放,春风习习,清香阵阵,极尽兰草之飘逸与幽雅。

    德化瓷白里泛黄,向来以温润莹洁见长。为了更好地凸显这种瓷质,近来,曾映雪又独辟蹊径、锐意创新,试图用元代的德化青花色调,表现兰花清幽淡雅之气。

    亦瓷亦兰,瓷画人生分外香

    心中有兰瓷上现。曾映雪认为,中国陶瓷艺术博大而精深、意境深邃的内核主要在于它表达了主体心灵的精神世界,而这种精神是与自然精神相交共融、天人合一的。对于一个当代陶瓷艺术家而言,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内心情感、精神的艺术显现,使画为心迹,绝不仅仅只是对笔墨技巧或外在的某种形式的把握,而首先是以心体物,至真至诚。

    正因为秉持这种理念,执著于瓷画艺术的曾映雪,也犹如兰花,自甘淡泊,不慕虚荣。她画兰是把兰当作崇拜的图腾、当作高洁的象征、当作她自己。

    作为德化职业技术学校陶瓷工艺美术专业部主任与德化陶瓷学院客座教授,20多年来,曾映雪潜心研究陶瓷彩绘教学理论,尽力提高教学水平,恪尽职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学标兵、优秀教师。她亦师亦友,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她喜欢和学生一起探讨陶瓷绘画的基本技巧,总是把自己经验无偿分享给学生。

    另一方面,曾映雪又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主动融入当地陶瓷企业进行陶瓷彩绘技术实践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是企业产品的开发能手、创新高手,在加强院校配合、产研结合、校企联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