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刘锡珍,甘肃甘谷人,生于1907年,卒于1963年。自幼家境贫寒,以卖油为生,人称“刘油儿”。刘油儿虽不识字,但他自小酷受象棋。卖油之余,常观弈术,且善于思索,勤于练习,年少时,就在甘谷棋坛享有盛名。1958年荣获天水专区、甘肃省象棋竞赛冠军、亚军,又以勇猛敏捷的杀法,出神入化的战术,挫败甘肃省冠军刘延福,成为陇上棋坛名将,在兰州被誉为“刘高棋”,与当时风云甘肃棋坛的秦安当(锐)高棋、凉州陈(尕哥)高棋、兰州彭(述圣)高棋,并称“甘肃四大高棋”。
象棋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于何时在甘谷流行,实难详考;但甘谷悠久的文明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让象棋在甘谷大为流行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厚重的地方,秦人在这里厉兵秣马,隗嚣在这里起兵应汉,姜维在这里九伐中原,及至西夏的大纛,金人的马蹄,吐蕃的狼烟,角厮啰的叫嚣,一波连着一波,一起接着一起,真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于是这种战争的情愫,深深地植根于甘谷人的血液中,因而当象棋这种活着的战争动画,无字的孙子兵法来到甘谷时,一下子就抓住了甘谷人的灵魂,慰藉了甘谷人的情怀。甘谷象棋,蔚然成风,也便是入情入理,自然而然的事了。哲人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如今战争远去了,而政治还在。于是人们就对政治有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民间甚至坦言:“大碎当个官,好处多着说不完。”然而,能当官的毕竟是少数城府高深的人,于是,大多数的人便退而求其次,在棋盘上过一把政治瘾,或亲自操刀,调车调马,或垂帘听政,指手划脚。流风所及,便在民间造就了一批象棋高手,棋坛高人。但他们已脱胎换骨,不问宦海浮沉,不谋一官半职,潜心棋道,深悟人生,以棋为伍,以棋为乐,充实了自己恓惶的人生,感染了别人行走的风景。刘锡珍就是这样一位在甘谷成长起来的棋德高尚、棋艺精湛的棋坛名流。
刘锡珍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多年来,在象棋王国里废寝忘食,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副真本领、硬功夫,最终成为一代甘肃名将。1958年获天水专区象棋竞赛冠军,同年获甘肃省象棋竞赛亚军,接着又战败甘肃名将、象棋冠军刘延福。一路出五关,斩六将,横空出世,像一颗明亮的星星,闪烁在甘肃棋坛的天空。因成绩突出,他以专业人才,留用甘肃省体委。然而,在那个生活困难的时代,他只身在兰,子女家属远在甘谷,生活困难可想而知,朴实善良的他遂于1960年辞职返里。回到家乡后,他依然沉醉于棋道,以棋对话,成就人生价值,以棋为笔,弘扬甘谷文化。他的棋艺棋德至今还在甘谷棋坛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传说依然在甘谷民间被津津乐道。1960年,甘谷棋界高手任福海,与当时的甘肃省象棋冠军赵明在甘谷设局对弈,刘油儿也被邀前往,但他一不观棋,二不宗着,只在一傍睡大觉。任、赵二人,棋盘酣战,一天下来,任虽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但仍力不及赵,连负六局。至第七局时,虽苦苦支撑,艰难熬战,仍是敌强我弱,形势不妙。此时,酣睡中的刘油儿,像在说梦话一样的说了句:“这是炮吗?”复又酣然入睡。而冷丁听到这句话的的任福海,却犹如醍醐灌顶,神仙指路,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从容退炮,倒胜数局。观弈者都说,刘油儿真是神仙啊!
刘锡珍在甘谷民间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为人朴实,棋艺精湛,县内无人能敌,声誉遍及陇原,以至于好棋的、不好棋的,懂棋的、不懂棋的都知道“刘油儿”棋艺高明,“刘油儿来了-没治了!”也成了当地妇嬬皆知的一句歇后语。1938年7月,武山高棋“阎布客”(因经商布匹而称名)来到甘谷姚庄,在姚庄棋坛颇有点名气的姚福元等闻知后,便欣然前往打擂,结果均败在“阎布客”手下,棋力酒量,技不如人,怨不得“阎布客”,但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涉水过河,请来了师傅“刘油儿”。棋下了三天,下得十分艰苦,却也异常精彩,结果是“刘油儿”大败“阎布客”,阎三天没能赢一局,视“刘油儿”为神仙,曾私下与人说:“凡人和神仙下棋,怎能不败呢?”“阎布客”输得心服口服。后人曾这样赋诗赞赏:弈技赛“神仙”,美名陇右传;设计裁锦绣,攻守辩方圆。高观千步外,腾飞咫尺间;中杀尤奥妙,残险保平安。
如今刘油儿虽然走了,但迷人的象棋在甘谷依然十分流行。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是乡间的村头陋巷,到处都能看到棋迷捉对厮杀的场景。但见马路边,屋檐下,一堆一堆的棋摊子上,对弈者气定神闲,运筹帷幄,落子有声,如帅如主,观弈者环绕如堵,弯腰躬背,宗着参谋,如醉如痴。三尺方寸之地,仿如世外桃园,一段闲逸时光,暂忘苦闷人生。(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