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清·王昱《东庄论画》 秦理斌
唐·张旭《桃花溪》 秦理斌
元·张秦娥《远山》 秦理斌
正大气象的坚守——谈秦理斌的书法创作
秦理斌新近出版的《秦理斌书法作品集》中,其作品很少用色宣,更无拼接,大多数是在白净宣纸上创作的中堂、横幅、斗方、对联等,显得简净而高雅。集子中以大字行书为主,这些行书作品的点画有颜鲁公笔意之气度,又有二王、米芾用笔之神采,饱满而峻拔,笔断而意连,气韵流畅生动;结体宽博开张,时有攲侧之势,稳重而不失灵动,作品整体显示出一种正大气象;也有些小字行书,点画精到,端庄俊秀,典雅之气满纸。他的书法具有这些品质,我认为这源于几个方面。
一是一直主张在传统中求创新。与秦理斌谈论书法,往往听到的是关于如何继承的问题,极少谈论有关创新的话题,即使谈到也是批评那些在没有继承的基础上而大搞创新的现象。他说:“走传统的路是更为艰难的,大师走过的路你必须走一遍,你过不去,就达不到古人的那种高度。不论你如何创新,你首先在水平上能跟古人接近、拉平。这是书法家最基本的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不要妄谈创新。”在他看来,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在不断继承传统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对传统没有深入的理解和继承,刻意求新,就如拔苗助长,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根基,往往会生出怪胎。所以,秦理斌把研习古人经典名作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去做,不论酷暑严寒,几十年如一日,费纸成山。在创作时,他认为需要放下所有包袱而尽情地书写,笔端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个人的艺术追求表达出来;如果一动笔刻意求新求变,必然会进行矫饰,就妨碍了作者情性的表达,于是便失去了艺术创作的意义。
二是持之以恒地追求正大气象书风。秦理斌在研习历代碑帖的过程中,往往被汉唐书法中那种正大气象所打动,而且这种书风也是他骨子里最喜欢的书风。要在书风上形成正大气象,就必须从汉唐名碑名帖中选择取法对象。如创作以隶书为重点,就需向汉隶取法,创作以楷、行、草书为重点,就需向唐人取法。
秦理斌根据自己的情性和审美追求,将行书作为他的创作重点,于是他把取法重点框定在晋唐,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争座位》《湖州帖》《刘中使帖》为取法核心,以王羲之为重点,辅之以米芾。他为了能更加深入地领悟颜体之真谛,便将颜体放在整个书法史中去思考、去研习,花很长一段时间通临历代名帖名碑,从研习体验中去寻找颜体的渊源、领悟其精髓、理清对后世的影响等。这就完全不同于一些人始终在一个人身上打转的做法。
再回顾一下近200多年来对颜鲁公书法的取法状况,更能显示出秦理斌在取法和风格追求上的坚守和不为世俗所动的精神。清代碑学兴起之后,对唐人书法轻视到了极点,可以说在碑派书法盛行的100多年中,唐人书法几乎被排除在取法之外。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法创作逐渐打破了碑派书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书法界开始以开阔的视野,将书法的取法范围拓展到整个古代书法资源,甲骨文、秦汉简牍、敦煌遗书以及古代民间手迹都成为取法的对象,相继出现了楚简风、明清风、米芾风、民间书法风等。即使在这种状况下,唐代书法仍然是被冷落的对象。到了最近十几年,向传统回归成为时尚,于是整个书坛将学习的重点放在二王和米芾上,唐人书法仍然没有热起来。可以说近200年来唐人书法始终没有成为取法的热点。就当下而言,其主要原因是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时人缺少了唐人那种自信、从容和求变的博大胸怀,绝大多数人处在浮躁之中,随风而动,迎合展览、迎合大众而缺少了坚守自己风格追求的勇气和定力。
所以,秦理斌对颜体的取法和理解具有深度和广度,在创作中便能游刃有余地将颜体的精华化为己有,为他所用。
三是十分注重人格修养的提升。在书风上要形成正大气象,除了研习古人的经典法帖和具有稳定的审美追求外,最主要的是书法家胸中要有一种“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并不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所能培养的,是一种心灵深处积蓄已久的人格力量,来自于精神升华中对人性、人生的贴身感受。所以这种胸怀的培养首先需要通过读书来知理明道,只有当一个人的学养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才能真正对人生、人性的理解达到彻悟,胸中才会产生浩然之气。
秦理斌通过几十年的修为,达到了书人合一。所以其书作中的正大气象是他心灵深处的情性流露,而不是做作出来的。(刘云鹏)
艺术名片
秦理斌,笔名文杉(文山),别号陇南子,甘肃礼县人,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现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楷书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甘肃省政协书画研究院顾问,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顾问,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尧山杯”新人展评审委员等。
兼工硬笔书法,善榜书。作品风格平实简静、清新淡远、含蓄秀劲、雅逸雄健,力追藏魂魄于天然,纳灵秀于朴拙之境界。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国家级重大展览,曾40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及省市重要奖励,两次受到甘肃省委、省政府奖励。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等单位收藏。曾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法国、德国、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和中国香港进行书法艺术交流访问。近年来,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