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超:个人出资数亿 做民族文化守的护神
//www.workercn.cn2014-07-09来源: 光明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让民族文化的根脉源远流长
多年之后,当被称为“地上兵马俑”的8600多根精美的拴马桩威风凛凛地立于关中民俗博物院内,供世人瞻仰、文化民俗学者研究的时候,王勇超终于松了一口气。
为了尽可能地多挽救、多收藏,王勇超由拴马桩到饮马槽,由上马石到石门楣,从石雕砖雕木雕到古民居,由一个物件到整个院落,渐渐地入迷。
王勇超说,在20世纪80年代,西安地区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还有20多套,但目前仅存几套。渭北地区有40多套,如今只剩下11处。
如果能把这些精美的古民居搬迁到西安,集中复建,对于认识文化传统,理解农耕文明,都很有价值。就这样,王勇超又抢救保护了40多个濒临消失的古民居院落。
如果说王勇超最早从被动的抢救民俗文物到主动的保护,都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醒,那么,建立博物馆,展示、研究、挖掘民俗文化的历史内涵就是文化的创造。
建馆选址从长安区的郭杜到五台,面积从几十亩到几百亩,规模从单一展示民间文物到复原古民居群落,功能从展览到展示、体验、旅游研究等一条龙服务。其间,规划设计图纸也是几易其稿。最终选址在秦岭终南之南五台山下。
2004年开始建设,到2008年12月试营业,王勇超终于可以安心地在他广阔的博物院里“种植”自己的民俗文化了。
但是,王勇超并不满足于仅仅展示自己收藏的各种历史文化遗存,而是想要复活这些文化遗存,复活一些民风民俗,使现代的人参与其中,充分体会民俗文化之大美。将民间的作坊如豆腐坊、油坊、醋坊、造纸坊、陶器作坊等建立起来,再把老人过寿、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开展起来,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重返农耕文明的家园。(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王晓阳)
编辑:字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