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摄影家余心玉转型画家背后的故事:当摄影遇上绘画
//www.workercn.cn2014-07-28来源: 海口晚报
分享到:更多

余心玉在绘画创作。

“天人合一”图

  核心提示:

  今年9月,李锛余心玉伉俪画展将在海南省博物馆举行,余心玉展览的作品以海南风情画作为主。这位十年前在海南几乎人人皆知的著名摄影家,已悄然转行从事专业绘画。在光影和线条上的选择,她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纠葛?昨天在海甸岛寓所接受海口晚报专访时,她讲述了自己的从艺蜕变过程、以及绘画心得和对海南的不舍之情。

  ● 人物名片

  余心玉,四川人,海南女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加坡南洋画院秘书长。进修于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就读于中央美院中国画高级创作研修班。受教于姚明京、刘庆和、崔晓东、梅墨生、李锛等,画作多次参加国内展览;2008年在俄罗斯举办个展,作品被依尔库茨克政府及其艺术家协会收藏。

  画笔绘出

  镜头中的美景

  黎母山仙女潭,一群男同志被拦在瀑布背后,一群女子变“仙女”裸泳潭中,尽情嬉戏,无所顾忌,溅起天籁般的水声。这是2001年余心玉作为摄影家参加海南女子探险队,亲眼目睹的真实场景,如今这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图,已走进了她的画中。

  类似的十年前在余心玉海南摄影旅途中,较多对她触动很深一直埋在心底的人、物、景,近日被她悉数泼墨纸上“变现”,真实而恍惚,让人倍感亲切。

  《望乡》,描绘的是一位女子站在海边远眺,给观者的是背影,勾起的却是浓浓的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愫。这是当年她作为“闯海女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实写照,也是所有移民海岛的人普便共有的一种情绪表达。

  还有那给了她很多摄影创作灵感的热带雨林,还有那写满纯真质朴的黎村苗寨的小路,以及那甜美的滋味至今还洋溢在嘴角和心头的种种热带水果……曾经都是用相机无数次聚焦过的,或是眼前瞬间即逝镜头没有抓住却贮存在记忆中的美景,现在都呈现在她的画笔下。

  摄影带给

  绘画充足经验

  就像唱歌的变成唱戏的,需要兴趣、禀赋和追求一样。余心玉当年痴迷于摄影,巧遇香港摄影大师陈复礼并终身为师,还参加新华社高级新闻记者摄影班。她走遍海南,并远行到珠峰脚下,拍摄的镜头如爬山的路一样多。期间还出版了摄影集《净土》,并多次获得国内外摄影奖。

  人到中年,摄影之路青云直上之际,又何以放下相机拿起画笔?清人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景也。因心造景,以手运心,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余心玉感悟此话,认为手绘心中美景,才是最佳的选择,于是她辞掉工作北上求学,一去便是十年。

  半路出家,绘画没有童子功,要把基本功严谨系统补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余心玉认为她是天生搞艺术的,长期摄影使她作品意识强,在主题构成、色彩和形式美等方面有充足经验。她致力于在绘画语言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研究,讲究个性,注重创新和真情表达,作品受圈内外瞩目。

  寄情山水

  义务宣传海南

  余心玉选择的是中国画,人物画要求基础牢,她画山水花鸟既自由,又可弥补自身不足。遍访名师得到谆谆教导,她深知国画和自然本身有距离,她把眼睛看到的形象美通过自己的笔墨“翻译”到纸上。“以前用相机画画,现用画笔摄影,我对这种生活状态很满意。”

  余心玉对海南有深厚情感,海南的山水、鸟虫、人文都是她爱泼墨的素材。当年用相机没拍尽兴,很多记忆便用画笔描述,五指山的红叶、吊罗山的瀑布、尖峰岭的植被,还有让孩子带到黎母山放生的鹦鹉,都在她笔下“复活”了。

  余心玉说,她争取在艺术道路走得更高更远,更多地了解海南,更好地宣传海南,是种责任和义务,“不管是用相机还是画笔,这种情结始终是一样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