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何占豪:传统音乐语言不能丢(图)
//www.workercn.cn2014-09-15来源: 四川日报
分享到:更多

何占豪(资料图片)

  9月15日下午,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之一何占豪将做客成都金沙讲坛,与成都市民一起分享《梁祝》背后的故事。9月20日,何占豪还将与四川天籁筝乐团合作,亲自执棒指挥“聆听大师——何占豪古筝作品交响音乐会”。9月14日,记者在成都采访了前来为音乐会做准备工作的何占豪。

  记者:您81岁高龄为何还要千里迢迢从上海赶来成都,全程参与排练并亲自指挥一场音乐会?

  何占豪: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教授江澹曦和我有师生缘分,很多年前我曾来成都指挥过他的一场音乐会,也通过这场音乐会认识了不少四川的音乐家,这些都让我喜欢上了成都。四川有一大批高水平的演奏家,能担任他们音乐会的指挥我很开心。同时,我自己也是一名音乐教育家,我的梦想就是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家。能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培养更多的年轻音乐家,让我很欣慰。

  记者:55年前您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将我国传统民乐与西洋音乐跨界融合的典范,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尝试将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可是都很难再超越《梁祝》,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何占豪:香港曾经做过“最喜欢的十大民乐”全民投票,《梁祝》得票位居榜首。当地记者采访我的获奖感言,我只说了一句,“我感到很悲哀”。我认真梳理了那个榜单,上榜作品全是60岁以上的音乐家的作品,年轻人哪儿去了?我必须承认,现在很多海归的学生都很有才华,在现代音乐技法方面是超越了我们老一辈的。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表达感情惯用的音乐语言,他们没有认真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语言,老百姓就无法从作品中找到共鸣。技巧再高明也不是万能的,我希望年轻人能好好学习我们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语言。

  记者:在广场上、马路边,我们经常能听到不少网络音乐人和老百姓借用一些“中国风”的音乐元素,自创“神曲”。对于这种音乐,您怎么看?

  何占豪:音乐本身就具有娱乐和陶冶情操两种功能。社会需要阳春白雪的专业音乐作品,也需要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音乐作品。只是我希望现在的媒体不要太过于偏重宣传音乐的娱乐功能,而应该引导老百姓欣赏高雅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在娱乐的同时也能陶冶身心。(记者 李思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