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商人
源于对大荒野的震撼
张贤亮去世后,导演王家卫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对他的怀念,称他在自己拍摄《东邪西毒》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其中牵涉到了张贤亮的另一个身份:商人。
曾拍出过《东邪西毒》《红高粱》《双旗镇刀客》等知名影片的地方,正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这个是合拍电影的地方是他在劳改期间发现的。1961年的冬天,张贤亮戴着右派分子的帽子,从宁夏贺兰县的一个农场释放出来,转入银川附近的南梁农场当工人。当时,他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由,可以去赶集去买盐。同事告诉他说附近有个集市在镇北堡。他就去那里买盐。
他看见这个城堡的时候,它周围是一片荒野,没有任何建筑物,一棵大树都没有。一片荒滩上突然耸立这么两个古堡的废墟,在早上的太阳照耀下,给人的感觉是从地底下生长出来的。这个景象给他一种非常大的震撼。后来他把镇北堡写进了小说《绿化树》里。
再后来,宁夏文联要办企业。文联办企业总得和文化沾点边,他就想起了这个镇北堡。文联没钱,他把多年来积攒的海外版权费拿出来,一共70万,以贷款的名义借给文联。也就是说,这个古堡是文联的产业,他作为文联领导负责经营,但投资的钱全是自掏腰包。冒着投资打水漂的风险,他开始了管理古堡。
经商还得懂经营,张贤亮的经营知识也来自20多年的劳改生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在当‘右派’的22年中熟读了《资本论》,它无形中练就了我具有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处事态度,使我往往有一点前瞻性。我‘下海’后便自觉地尽可能按照这部书里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首富 经商不丢人,首富更不丢人
2000年,张贤亮在《收获》上发表文章,名为《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14年后的今天,这篇文章非但不过时,甚至显得更加重要了。
从世俗的角度看,张贤亮无疑是富有的。从2004年起,就有媒体称他是“中国作家首富”。对此评价,他认为自己首先是个“文化资本家”。对于“作家首富”这个头衔,他也承认:“作家一般都是穷人嘛,就像‘丐帮’一样,大家都穷,相对来说我这人是最富有的,也没什么不可思议,充其量是‘丐帮’首领嘛”。
其实,晚年的“丐帮”首领并不是他第一次当富人。张贤亮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他的母亲毕业于燕京大学。按现在的标准,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高知二代,自称10岁以前没自己系过鞋带,是远近闻名的张家“孙少爷”。
儿时的少爷经历给了他精神上的自由。一旦获得了本质的解放,张贤亮就开始以他的方式享受自由,该写作写作,该做生意做生意,该谈恋爱谈恋爱。
上世纪90年代,张贤亮曾经与台湾的陈映真共同参加一次笔会,并有过争执。当时,陈映真发表演讲,谈的都是民族、知识分子和历史责任;张贤亮则谈论GDP和两性关系。陈大惑不解,并前往张的房间追问。张答,两个大男人在一起不谈女人,要多晦气有多晦气。
张贤亮认为,彻底的市场经济,就是除了人格和良心什么都可以出卖。一年有50万人来他的影城消费,对社会的贡献不比有50万人读他的书少。经商不丢人,成为首富更不丢人。
自2010年初开始,张贤亮以个人名义每年捐赠150万至180万元对宁夏贫困的患者实施“救生行动”。近年来,救助患者达到百余人次。
玩家 活到老,玩到老,最想演007
在张贤亮众多头衔中,还有书法家、收藏家这两个。而在张贤亮看来,这都是在玩。作为影视城的大老板,他有能力有资源把许多心血来潮的事办成。例如他突发奇想,要在影视城里加盖一个景点,复原1949年以前的老银川一条街。一声令下,结果,不到三个月,这个景点就盖起来了。
往更大的层面看,也可以说他整个人生都是在玩。他曾说无论写作还是经商,对于他来讲都是副业,正业是他一生的经历,和对快乐的追逐。他最后一部作品《壹亿陆》,以“精子危机”为切入口,有人评之为低俗。他对此满不在乎:“我还在乎别人怎么看吗?不在乎!我都已经老了,现在写东西就一个字:玩。”
身为影城的老板,张贤亮如果想演戏,随便进哪个组,导演都不会不给面子。然而他一直没演过戏,因为实在没有他想演的。著名导演谢晋曾经想在自己的电影里给张贤亮安排个角色,结果被一口回绝。他说:“要演就演007”。
作为作家中最会做生意的人,还能令张贤亮羡慕的人不多,007算一个。至于羡慕的原因,他用了七个字概括:“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回绝谢晋时,还有个著名女演员在旁边。她看着张贤亮说:“还真是,你是全中国最适合演007的人。”
(文/本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