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译者解读错失诺奖的4位作家
//www.workercn.cn2014-10-1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阿摩司·奥兹:诺奖很难授予以色列作家

  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公布之前,曾有一家国内媒体对102名中国作家进行调查后发现,莫言的得票数仅排在第三,最被看好的是奥兹。莫言本人对奥兹的评价也极高,称其为自己的老师,并赞道:“《爱与黑暗的故事》是所有善良人的《圣经》。”

  然而今年,这位呼声较高的作家,仍无缘诺奖。

  在中国,奥兹是一个相对小众的作家,但他的国际影响不容小觑。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奥兹发表了《何去何从》、《我的米海尔》、《爱与黑暗的故事》等多部小说,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曾获包括德国“歌德文化奖”、西语世界最有影响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弗兰兹·卡夫卡奖等多个奖项。

  奥兹作品的中文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钟志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接触奥兹的作品。在她看来,奥兹的地位不可取代,不仅因为他坚持用希伯来语写作,更因为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钟志清认为:“奥兹由于自幼丧母,对女性有一种彻悟。他对女性的细腻描写是许多作家无法企及的。此外,奥兹在写民族体验,写他所生活地域的深层次问题时展现出大手笔,这超越了地域文化本身。”

  “他既是在写家庭故事,又是在描写民族历史、现状与未来;既描述犹太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家园之于犹太人的意义,又对其他民族的苦境予以关怀。他显现出一个深邃的思想家的笔法和人道主义者情怀。”钟志清说,“正是由于他自己经历了苦难,才会深切地理解民族的苦难。”

  今年诺奖公布之前,钟志清早有预感。“我对奥兹获奖不乐观,《爱与黑暗的故事》是2002年出版的,几年后就有了英译本,当时影响很大。在2010年以前,奥兹的势头很猛。在他最热门的时候,诺奖都没有授予他,今年恐怕也不会。或者,诺奖很难授予以色列作家。”

  菲利普·罗斯:他代表了美国深层次的精神生活

  今年的诺奖没有颁给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这位年逾八旬、已经在2012年宣布封笔的作家。有人甚至认为,世界欠罗斯一个诺奖,至于为什么屡屡落选,或许不仅仅是罗斯的问题。

  罗斯被誉为“文学活神话”,是美国文学界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自1960年凭借处女作《再见吧,哥伦布》 摘得“美国国家图书奖”而一鸣惊人后,在文坛叱咤了半个世纪,完成了31部作品,其中包括27部小说。

  罗斯几乎拿遍所有的美国文学大奖,也连续多年成为诺奖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

  “即使是10多年前,诺奖颁给罗斯也不为过。”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罗斯多部作品的中文译者郭国良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在美国,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读者,在向我推荐作家时,几乎都会将罗斯排到前三位。”

  在译林出版社编辑胡晓平看来,“罗斯的写作代表着美国人深层次的精神生活”。

  罗斯是美国犹太文学传统的一面旗帜,有评价称:“他善于从犹太人的身份危机中,隐喻现代人遭遇的心灵困境。”

  郭国良认为,罗斯并不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作家。“在某种程度上,他的作品是‘大杂烩’,融合了几十年来风行的写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现实主义等。”

  2012年,瑞典学院常任秘书贺拉斯·恩格达尔曾指出美国文学“太封闭、太狭隘,作品被翻译得也不够多,又没有涉及重大的文学议题——这正在抑制美国文学的发展”。对此,已近20年没能问鼎诺奖的美国文学界愤愤不平。

  郭国良认为,这样的评价固然不够准确,却也道出美国文学的一些问题:英语本身太强势,文学艺术都有很高成就,自己的传统营养已很丰富,文化强盛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造成一定的闭塞。这或许是美国作家阔别诺奖多年的原因之一。

  罗斯早已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他说:“如果继续写,可能写出失败的作品,有谁喜欢平庸的东西呢。”因此,他宣告:我想说的都已经说完了。(罗旻 张黎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