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7日电 题:贾文成:希望社会能模糊我“警察作家”的标签
记者:李爱平
当代作家、小说家贾文成正以强劲的文学创作势头步入公众的视野。
这位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并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2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习的作家,其新作长篇小说《负案在逃》刚刚摘得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职工文学创作一等奖。
在多年的警察职业生涯中,贾文成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业内认为,这些都是他的创作素材和源泉,在连续创作出版的五部长篇小说中,其创作风格大多以侦探推理为故事外壳,更着力于“社会批判”和“人性的揭示”。在同类题材的创作方面,贾文成是公安战线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然而,7日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说,社会各界对其“警察作家”的说法“有误读”,他更愿意承认的身份是作家。
“警察贾文成”渐渐变为“作家贾文成”始于2003年。不过,作家贾文成在文学创作中与大多数文学青年所走的道路却不尽相同。他的朋友们说,贾文成一出手时即是大手笔。
事实正是如此,2003年他的长篇小说《浮尘》,一经出版便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并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这更激发了贾文成的创作信念与热情,获奖之后那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一部长篇小说问世,到目前,已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浮尘》、《煤殇》、《轨迹》、《欲望底线》、《负案在逃》等。其中,《浮尘》以某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为背景,塑造了刚直不阿、有勇有谋的支队长高一凡的形象。
在《浮尘》中,他从西部一个被沙尘暴困扰的城市滨夕市开始,从刑侦支队长高一凡去北京接妻子时在地铁里发现“5·24”枪案凶手卷毛入手,故事脉络清晰,情节扣人心弦,环环相扣,层层揭开了滨夕市黑恶势力犯罪的黑幕。而在获奖作品《欲望底线》中,贾文成突破自己以往的创作模式,着眼于饱受贪欲折磨的众生上演的一部悲情跌宕的黑色幽默剧。他以冷峻老辣的语言、环环相扣的情节展开人性不可抑制的欲望,以一种黑色幽默的笔触,描写了社会底层小人物驳杂的欲望。
也正是在这一系列作品的不断面世中,文学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他的身份有了新的说法,一些人开始给他冠以“警察作家”的标签,对于这样的标签,贾文成说,作家就是作家,没必要冠以什么警察作家。
在受访时,贾文成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艾略特的身份是一位银行家,卡夫卡的社会身份是一位保险推销员,显然,他们职业的身份与他们的作品并没有一种直接的关联。
“当然,我并非是说作家的职业与他的作品没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但我想这样的关联更多是一种题材的天然占有与由此产生的特有视角。而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对于一部作品来说,我们应该敲开题材的外壳,模糊作家身份的标签,更多的关注作品本身对人文精神开掘的深度与广度。”
他的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同学南鸥为此对他“鸣不平”说,在圈内和公众的角度来看,贾文成更多是一位优秀的警察和作家的身份,而“警察作家”或“公安题材”作家这样的标签对贾文成来说是一种被掩饰的“伤害”。
南鸥认为,就一般而言,批评家为了研究的方便都喜欢将小说家分门别类,比如军事类、历史类、武侠类、言情类等等,当然这样的分类一是依据小说的题材,二是依据作家的职业身份。其实,这样的分门别类尽管对研究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学术的意义,但这样的分门别类不仅会在相当的意义上掩盖了小说本身的共有特质及最为隐秘的意义,也会给小说所抵达的人文精神的深度与广度造成一定的遮蔽,甚至会吞噬掉一部小说中最具魅力与思想光泽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