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游本昌:导人向善 济世为公(图)
//www.workercn.cn2014-11-13来源: 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游本昌出演弘一大师

  印 象

  犹见他执著笃定

  今年9月,游本昌应“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之邀来到天津,登台演出了他近年的新剧作《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博得满场好评,而这仅仅是他巡演的途中一站。一位81岁的演员,抱着弘扬弘一大师晚年事迹的心愿,以如此高龄频繁登台演出,在今时今日,恐怕只能用“罕有”这个词来形容了。

  采访游本昌是在他北京的家里。同时,这里也是本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所在之处。几年前,游本昌为了筹集款项拍摄新版电视剧《济公》,卖掉了公司的房子,公司的办公地点也就改到了自己家里。采访刚开始的时候,游本昌并不像“济公”,说话慢而谨细,眼睛看着你透出询问的神色。但谈到话剧,谈到表演,甚而谈到更深远的一些事,他又会露出你多年前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的那种神色:嘴巴咧开,眼睛紧眯着,脸上的纹路里仿佛都透着笑意。

  他是个演员,这不难看出来。他谈话时手里拿着把折扇,或开或收,或指点或敲打。讲起天津,讲起当年他拜访马三立先生的经历,说到兴处,一扳腿就能把腿扳过头顶;但他也是位81岁的老人,他不谈话时神情安然,眼神宁定,自然而然地便有种高致的感觉,却并不让你产生多少距离。

  这些特征会让你想到他奇特的人生经历。从20岁出头就成了话剧演员,在30年间演过诸多角色,却并不广为人知。然后因为1985年参演《济公》红遍大江南北。再然后,演济公演出了意味,接连演了多个版本,还为此专门成立了公司,但是拍的基本上都是亏本的戏。一般人出名是人生得意,风拂柳絮,直上青云;在他,却是有所感悟,有所沉潜,把演出当成一件挖掘人生意义的活计。

  采访时有个小插曲,谈到后面的时候,游先生讲,做人要修好心性,要让外物随心而转,而不是耗费自己的心神去追逐外物。游先生的老伴儿也在旁边,嘟囔了他一句,用时髦的词说,是“吐槽”游先生总是爱讲大道理。游先生没回应,仍神情专注地往下说着,由此再想见近年来他拍摄《济公》《了凡》的艰难,犹见他的执著笃定。

  游本昌,著名表演艺术家,江苏泰州人,1933年9月16日出生。1985年主演电视剧《济公》红遍全国。1994年创办北京本昌艺术传播中心。近年创作新剧《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在全国巡演,再度引起关注。

  “弘一不二” “济世为公”

  记者:《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这个剧是怎样成为“马三立城市舞台戏剧展”的剧目之一的呢?

  游本昌:对于我演的李叔同的这个戏,能够有缘参加这个戏剧展,也是来来去去,中间引线人实际上是天津李叔同纪念馆的沈馆长——沈岩,她牵的线、搭的桥。因为她到北京来看我们的演出,可以说是深受感动。我们认识呢,是在前年,在福建泉州,也是一个李叔同的戏——《天心月圆》。后来我搞了这个,她一看非常非常满意。我们这个戏呢已经演了30多场,包括台北那边也去过,反响都很强烈。但其实这个戏并不是一个票房戏,不是市场卖票的戏,相反,它是一个很安静的戏。

  我和马三立先生还有一段缘分。上世纪40年代,我也就是十一二岁,在南京,马三立两次到南京演出,我都去看了,迷他。第二次他还演了个相声剧,我认为很有独创性。我演了《济公》之后,80年代去天津体育馆演出,拜访了马三立先生。他那时74岁,一扳腿还能举到头,很得意。我现在80多岁,你看看(双手一扳,左腿毫不拖泥带水地过了头顶)。

  记者:您这次在天津演了两部戏,另一部是《济公办学》,这应该是比较早的作品了。

  游本昌:对,这个是过去的一个小品,我们把它改成了话剧来演,比原来的版本要长。原来小品有十多分钟,现在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吧,是一个喜剧,也是一个正剧。这部剧也是由我女儿导演的。其实说起来,济公跟弘一有共同点,济公就是“济世为公”,弘一呢,就是“弘一不二”。都是一片公心,没有什么私心,不会去考虑个人的得失。你想,《济公外传》里头有一集济公背新娘,那个时候山峰要飞过来了,济公过去背起人家要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满村人在后面追,躲过了山峰压顶。那个时候的济公,他不会去考虑男女授受不亲,也没有什么清规戒律的拘束,心里想着救人,就很豁达。说起来我们这次来天津演出,从头到尾都很顺利,也不外乎是我们演这个戏、做这个事出于一片公心,所以才能够水到渠成。

  记者:您以如此高龄仍然活跃在舞台上,还不断地尝试新角色,其中的动力是什么?

  游本昌:首先,作为一个演员,必须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又需要什么。表演艺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作者、材料工具、成品都是演员本人——我。这就是表演上讲的“三位一体”。创作者是我,那么我就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学到老;材料工具是我,那么我就要时刻保持和锻炼自己的身体,这个我们演员都有自己的方法;只有做好这前两点,最后出来的那个成品,才是要塑造的那个艺术形象。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