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7岁,收藏发现画作金子的光芒
头顶中国电视星光奖光环的吕立新并没有陶醉,反倒是苦闷不已。“电视台的活儿我是干烦了,再怎么干也就这样了。我的个性是喜欢‘静’,但制作电视节目却是‘闹’,一帮人,拼体力,要和各种人打交道,这事那事都要求人。这些都让我很郁闷。我一直在寻找适合我的工作。那适合我的工作就是——一个人能干的事。”
一个人能干的事,其特点是独立工作,很接近自由职业者干的事,所谓“自雇人士”。他终于在1992年看到了“独往独来”做事的希望。当时他在央视组织的全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培训班学习,班里三四十人,后来成名的同学有管彤、那森等,期间,接到日本一所大学的邀请。是留在央视继续主持人培训,还是作为访问学者应邀去日本留学?他选择了后者,东渡扶桑。
人的一生中,关键节点不过一二。事实证明,吕立新的选择是对的。中国电视界不乏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国艺术品市场稀缺艺术品鉴赏与投资专家。
“到了日本,我平生第一次对物质有了概念。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随处呈现舒适和便利,国际大都市现代化的繁华程度令人瞠目。橱窗里的一双皮鞋怎么可以这么漂亮,而一看价钱——后面的0数不过来。即便乘地铁和在街边自动售货机买饮料这样的事,也常叫你惶惶然不知所措,好像自己是化外之民。这实在让人感到巨大的触动和震撼。因为当时日本的经济还算景气,而中国城市高楼大厦还不多,汽车更是少见。”
闲暇时常去美术馆看展览,最令他感到惊异不解的是,“日本画坛‘三山’(加山又造、东山魁夷、平山郁夫)之一的平山郁夫的作品,标价1亿日元左右,相当于1千多万元人民币,而平山郁夫最崇拜的中国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当时的一幅画才卖几千元人民币。我们中国绘画大师与日本绘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竟相差几十倍之多。艺术无国界,但是艺术品有价。而作为商品的艺术品不是属狗,而是属猫的,它有点儿嫌贫爱富。因此,谁国力强、资金厚,那些世界上顶级的艺术品就往这个国家跑。这个国家的艺术品也就值钱。艺术品的价值完全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的。”
1994年回国时正当而立之年,他颠覆了“三十不学艺”的传统说教,婉谢央视和上海电视台的邀请,一头扎进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新天地。“搞艺术品收藏是个人行为,一个人静静地赏画、藏画,不需要去到处求人,整个过程自己可以把控。你有好东西,别人就来找你。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专业,我特别用功,由浅入深,古代书画先不碰,由当代书画入手。一学五六年,四处走访画坛年轻才俊,例如刚刚显露头角的陈平、刘大为、史国良、田黎明等人。如果你没有美术史的知识坐标,你就没有眼光评价、定位一位画家的作品。我专注史的研究,更注重和画家们零距离接触,向业内专家求教,米景扬先生就教会我许多。在收藏界一位老先生的课堂上,随着电脑屏幕显示的一张张画作出现,我随口说出每一张的作者、创作年代、艺术风格和拍卖纪录等,脉络清晰,如数家珍,惊着了现场的所有人。”
2001年,吕立新花了5.5万元在安徽合肥,从朋友手里买了十几张当代画家的作品,算是投入艺术品投资收藏的启动资金。其中画家陈平的作品《费洼山庄》,花了1.9万元;画家于志学的作品《驯鹿少女》,才花了7500元。十几年过去,这些画作的市场价格涨幅惊人,自不待言。而让他刻骨铭心、魂牵难舍的画作,是周思聪先生的一帧《湿云闪露》。他于2004年从网上得知信息,从山东一家画廊购进,付款1.1万元,越看越喜欢,配上原木框子,挂在客厅墙壁的醒目位置。收藏家因藏画而对画家倍感兴趣,特意跑到琉璃厂的书店,买了本卢沉先生主编的画集《周思聪》,方知画家在她生命的晚年创作了荷花系列作品,而《湿云闪露》便是其中之一。转眼到了2010年夏天,一直向往着能在北京胡同置一座独门小院的他,终于找到了卖主,只是还差40万元的亏空,便向一位企业家朋友借款补上。事后,不想欠账,不得已,就把这幅画抵作钱款40万给了朋友。画一被拿走,他心就被掏空似的,不是为画的市场价格,只是为画的艺术价值。
“这幅画从1.1万元买进,到40万元卖出,再到其价格飙升至150万元左右,仅仅用了七八年时间,可见艺术品是具有投资属性的。在国际资本市场,艺术品早已是必备的投资标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资项目中继股票、房地产之后的‘第三极财富’,属于高附加值资产,其回报率已远远超过了前两项。一位意大利权威收藏家说:‘世界上只有艺术品是最有价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艺术品的平均增值率是95%。’有数据表示,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艺术品的收益率平均高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