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黄建新:笃诚信守三十年(图)
//www.workercn.cn2015-01-0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一部电影,就是在与这部电影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好恶、悲喜与爱恨,无一不呈现在银幕上。黄建新为我们讲述了30年的电影故事,我们与他的心灵世界进行了30年的深度对话,最早的一次是他导演的《黑炮事件》(1985),最新的一次是他担任编剧和监制的《智取威虎山》(2014)。尽管,他的身份与角色发生了变化,可是,凡是他参与创作、制作的影片,我们都能看出他的“存在”:有时是一场戏,有时是一句台词,有时是贯注整部电影中的理想。与希区柯克总是喜欢在他自己的影片中露一面,一会儿是路人、一会儿是看客不同,黄建新的出场方式是永远在摄影机的背后。对于仅有百年历史的中国电影而言,黄建新持续30年的创造力与影响力,确实非同寻常。

  一

  仅从题材上肯定一部电影或是称赞一位导演是没有分量的,黄建新的电影就不仅跨越了电影的诸种题材和类型,而且兼具不同的美学风格。

  在中国电影界流行纪实美学的年代,他早期的作品《黑炮事件》(1985)、《错位》(1986)带有很强的象征主义色彩。到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别是在澳大利亚讲学归来后,他越来越意识到“电影怎么样才能够使其他民族、国家的人也能够理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他的一系列影片也开始呈现写实主义的风格,《站直啰,别趴下》(1993)、《背靠背,脸对脸》(1994)、《埋伏》(1996)就像生活中的“活报剧”。此后,在他的电影《说出你的秘密》(1999)、《睡不着》(2000)、《谁说我不在乎》(2001)又显示出中国电影中并不多见的风趣与幽默的艺术特征。尤其是那些喜剧的场面、幽默的情景、逗乐儿的台词,时常会令观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冯巩、牛振华、王志文都在他铺垫的喜剧情景中展示过出色的表现力。此后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则是在对历史的阐释中显示出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情怀。在这两部被称之为“中国近代民族的心灵史”的影片中,我们看到,那时的热血青年被国家的屈辱所震撼。他们四处奔走,上下求索,要为中华民族寻找一条谋生图存的光明大道。他们靠的是九死不悔的信仰,靠的是为黎民百姓谋利益的雄心,靠的是民族解放的伟大理想。是非与对错,正义与邪恶,通过两个迥然不同的信念支撑下的政治群体得到了真实的表达。比起那些把出生入死的革命事业描写成耍手段、玩心计、弄骗术、使计谋的趋时之作,黄建新电影既是对历史事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当代艺术创作流弊的有力匡正。他出任编剧与监制的影片《智取威虎山》在整合了无数观众英雄梦想的同时,深刻揭示出敌我双方的伦理基础。土匪肆意涂炭生灵,奇险的威虎山就像一座阴森恐怖的魔窟;解放军进山剿匪保护的是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栾平在临死之前说:“我这一生都在说假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就说过一次真话,却要了自己的命。”这句台词不仅揭示土匪生涯对人性的极端压抑,也昭示这个人物在毁灭前的彻底悔悟。小栓子和失散的母亲在魔窟外团聚的场面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显示影片在英雄主义的激昂赞歌中融注的深邃人性关怀。

  黄建新的电影不是忠实于某一种美学原则的影片,他总是根据不同的题材和主题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部电影之中,进而创造了特有的电影美学形态。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