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华人德:道法自然 守望传统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自 然

  华人德喜欢大自然。在他眼中,春明媚,夏恣放,秋高爽,冬肃杀,各有各的意蕴。一到冬天,他就会穿上厚衣,戴着帽子,即便在家也是如此。他觉得成天开着空调,四季独尊春反而索然寡味。

  在与华人德的接触中,笔者深深感到,很大意义上,尊自然之道,读天地之书,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陕西的昭陵、乾陵,甘肃的炳灵寺石窟,山东的泰山,美国的黄石公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看看大自然,感受宏伟,心生敬畏之后,写字就不会随便乱写。还有就是写的时候会丢开杂念,名利的东西与大自然的宏伟相比,就都不算什么了。”华人德说。

  2013年,第四届“兰亭奖”颁奖晚会上,组委会邀请每位获奖者现场书法,通过电视直播让观众感受书法的魅力。但是,华人德拒绝了。他说:“书法不是表演艺术,在我看来,有辱斯文。我写字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有一种敬畏的感情在里面。”

  华人德与友人感情深厚,孝敬母亲,但他不会隔三岔五地打个电话嘘寒问暖。他习惯用行动来表达——每年大闸蟹、碧螺春等苏州特产上市时,他会记起这是谁喜欢的物事,然后寄去;他会每隔一个月去无锡探望母亲。

  北大的一位老师喜欢喝碧螺春,每年茶一上市,华人德都会寄送给他。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老师的女儿给华人德发来短信:“每年到了这时候,你的碧螺春就会准时寄给我爸爸,他每年都能喝到,非常开心,但是今年已经喝不到了,因为他已经走了……我会在清明节的时候把茶叶带到父亲坟前。”

  听到这个故事,笔者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古朴的风范,带着恒久的温暖慰藉生命的流逝,实际上超越了时间的局限。

  华人德在解读“书如其人”时说:“我一直觉得,在书法风格上要格调比较高,或者有一些修养、气质,这和个人的心情、心境是有关系的,平时要修炼这些。”他有意地不习客套用语,而求语言文雅、含义隽永,这不会产生轰动效应,但韵味绵长、历久弥新。

  华人德的书法作品从不写浅俗的内容,都是流传甚广的古诗文,或者是自作的诗。曾经有一位作家拿着自己的代表作,请华人德写一幅书法作品。华人德看到后说:“我写了以后人家会产生误解,我不能给你写。你拿另外的作品给我看看,我认可的才给你写。”后来,他挑了这位作家另外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作家幼年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没东西吃,在幼儿园总是很馋,老早就把东西吃完了,依然饥饿。有一次看着粥桶里的粥,伸手去抢,手给烫了,留下永久的疤痕。

  这个描述真切的故事,以其珍贵的朴实感打动了华人德,于是他将这篇文章抄了一个一丈七尺长的手卷。这是华人德书写的为数不多的现代文作品之一。

  正是因为葆有一颗古朴、自然、宁静的内心,华人德才能从俗世的牵缠和喧嚣中摆脱出来,而将时间、心思全部放在书法、古籍上,从而成就了他事业的丰盈。笔者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现在最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不假思索地说:“传统文人式的生活,就像苏州园林以前的主人一样。”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笔者想,可能就是不为日常俗务所愁,不为行政公务所绊,往来无白丁,自由自在地书写、探究和思考,在笔墨纸砚里恪守着内心的信念,用一杆笔表达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之情,在方寸之间创造着书里乾坤,展示着传统文化的博大深厚与无穷魅力。(鲍鲳 作者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在读博士生)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