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曹文轩:孩子们看的很多书都没有高贵血统(图)
//www.workercn.cn2016-04-12来源: 新京报
分享到:更多

  新教材将培养孩子想象力

  记者:目前的教育模式是限制还是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

  曹文轩:除作家和学者身份外,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大学中,为数不多的深度介入中小学语文教育和教学的大学老师之一。几年前,我参加了国家语文教材编写会议,被宣布为小学、初中两种语文教材的主编之一。我也多次参加语文教材编写,比如参与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及很多课外语文读本等。

  过去的老教材,对孩子想象力及自由精神等方面的培养不是非常理想。所以在编新教材时,就特别注意和强调人文精神、语文性,在人文和语文之间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途径。教材编写汇集了大量的语文编写专家、一线有建树的老师们共同完成,目前已接近尾声,新的语文教材将会很快使用。

  新的语文教材有很大变化,一是选进来很多以前不在视野之中的优秀文本;二是课文后的设问反映了新的语文教材编写者的新理念,有利于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提高语文知识,这是我们由始至终想做到的。

  记者:中国儿童文学界有哪些问题?

  曹文轩:中国小孩太多,对书籍的需求非常大,导致一部分不认真写作的人进入这个行当,还得到非常丰厚的回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我希望有责任感的作家不为商业化的利润所诱惑,安静地坐下来写出有品质的作品。

  此外,中国的批评界,应该做好两方面事情,一是对不好的作品要严厉批评,同时对好的作品要不加吝啬地进行夸赞。目前批评家对同胞的赞扬非常吝啬,这需要改变。纽约书评用不留余地的语言来夸奖他们认为好的作品,我们却不敢,会反复拿捏,唯恐把话说过了头。因此,在表现批评原则的同时,对同胞的好作品要像欣赏西方优秀作品一样欣赏,不然是不公平的。

  中小学生应多读高贵血统的书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的图书出版情况?

  曹文轩:这个时代出书的门槛很低,人们想写书、想出版变得很容易,在5年前出书比登天还难,今天一写就基本能出,还能卖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讲读书的选择,现在有太多地书,但好书很少,所以读什么书,也非常重要。

  记者: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关于青少年阅读有何建议?

  曹文轩:中国是世界上阅读不太好的国家,与周边的日本、韩国也有较大的差距,与犹太人相比,差距则更大。

  中国要成为强国,而不只大国,必须从国民阅读抓起。但现在成年人很少读书,去跟他们讲读书的意义,他们可能在打麻将根本不会理,因此改变不会太大。但是我们仍抱有希望,就是在打麻将时,他们会回头对孩子大吼一声“读书去”。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讲孩子读书的意义。

  现在形成比较好的局面,就是中国的中小学阅读状况大有改善,中国童书每年以两位数增长,现在中小学生阅读的状况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有何建议?

  曹文轩:这些年我走了许多中小学,一般只讲两件事,阅读和写作。现在中小学生在写作问题上有很多误区,希望能把我几十年经验讲给他们理解。

  一是,天下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精神底子打好之后再读。要做好定位,但现在中小学的阅读生态不太理想,本末倒置,后果非常严重。二是,书分为有文脉和没有文脉,今天孩子看得太多的书没有文脉,对成长和写作没有用处。三是,书分高贵血统和不怎么高贵的血统,托尔斯泰、鲁迅的作品,《红楼梦》是高贵血统的书。小孩手上拿的书很多都没有高贵的血统。这三句话就是给中小学生写作的提示。(记者 沙璐)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