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关注安全,传播科学
发馒头用的小苏打、做豆腐的卤水、啤酒中的防腐剂……这些食品添加剂都是“坏”的吗?现在,因为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食品添加剂常常被“妖魔化”。孙宝国认为,自己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有责任为公众普及食品添加剂的科学知识,消除误会。他为此举办了超过200场的科普讲座,并通过媒体进行科普。
同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及监管、食品加工制造中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主持编写的科普读物《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院士、教授告诉你食品添加剂背后的那些事》解析科学真相,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这本书荣获了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
如何才能让公众吃得放心?孙宝国认为,要通过依法监管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从业人员加强自律,严厉打击各种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还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一批让百姓满意放心的食品品牌,让大家对食品安全有信心。
学风严谨,传道授业
学风严谨,是孙宝国对自己的要求。梁梦兰教授不无感慨地说,“他的大部分周末都在实验室度过。”一项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也正是因为这样潜心钻研,才啃下那么多“硬骨头”。
如今,身为校长的孙宝国每天有大量行政事务需要处理,但仍不放松对自己学术上的要求,他总是保持着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了解食品行业最新的研发情况,挤出时间坚持做研究。
严谨而又亲切,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从硕士阶段就开始师从孙宝国的博士生张宁谈到,尽管工作繁忙,但孙老师总能分出时间照顾到每位弟子,“孙老师回复邮件一向很及时,有时晚上很晚了还来实验室看看学生有什么问题”。除了带博士生、硕士生,他还给师生讲党课、团课,与新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
孙宝国潜心钻研、不畏艰难科学求索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打动和激励了师生,就拿孙宝国所在的食品学院应用化学系党支部来说,优秀人才不断涌现: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2人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获北京拔尖创新人才称号, 4人被评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一支信仰坚定、团结协作、昂扬向上的队伍成长起来。(张 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