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艾敬:从纽约到纽约
//www.workercn.cn2016-06-06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秋天,艾敬将以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在纽约马乐伯画廊举办个人艺术展。不久前在国家博物院举办这次展览的小型媒体会时,不少正在参观国博的观众都认出了她,“这不是那个唱歌的艾敬吗?”是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艾敬还是那个抱着吉他、唱着《我的1997》的歌手,然而艾敬早已放下自己的歌手身份,一头扎进当代艺术中,从1999年拿起画笔到现在,艾敬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整整17年。

  在从歌手到当代艺术家的转型中,纽约这个城市对艾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号称“BIG APPLE”的大都市以极大的包容性让每一位艺术家都尽显才华,就像纽约人常说的一句话:“If you make it in New York, you will make it everywhere。”意思是,“如果你在纽约混得开,你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

  1997年,艾敬初到纽约,最初她租住在中央公园的旁边,后来她发现了SOHO,她非常喜欢那里的艺术氛围,厂房式的高大建筑,街头的涂鸦,在周末街道两边的艺术家在街道上展出并且销售自己的艺术作品,那里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艾敬在她的《挣扎》一书中写道,“在纽约的时间里,我只是画画、看展览、煮饭……在纽约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去看博物馆、美术馆、拍卖预展、各种展览会、画廊、街头艺术,乃至旧货市场……在别人眼里看似无为,我却过得津津有味。我知道自己在收获和采集,我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生活方向的改变。”

  在纽约艾敬参观了MoMa/纽约当代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她与凯斯·哈林、安迪·沃霍尔、贾斯培·琼斯和马克·罗斯科等当代艺术大家的作品相遇彻底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用视觉艺术表达自我的渴望。2002年,艾敬定居在纽约钻研当代艺术,并在纽约下东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2008年,艾敬回到了北京,在北京也建立了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视觉艺术创作中。

  “爱”是艾敬近年来创作的主题,记得到她北京的工作室采访时,她正在绘制一幅由无数“love”组成的作品,画布前的推车上放满了油彩。我最喜欢的是她的装置作品《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这个作品在艾敬母亲的带领下由54位艾敬家乡沈阳的亲朋好友共同完成。材料采用了参与者家中废弃不用的毛衣、毛裤、毛围巾等编织物,拆分后重新编织组合成一个色彩斑斓的“LOVE”字母的挂毯。作品长十六米,宽六米 ,挂毯前面坐着一位埋头编织的母亲正是以艾敬的母亲为原型。这部作品曾在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2014年中华艺术宫艾敬个人艺术展中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次它也将连同部分绘画、装置、雕塑和以前从未展示过的全新绘画系列作品一起,被带到马乐伯画廊的展览中。

  艾敬说她经常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艺术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做艺术?她认为艺术就是想象力加行动力,艺术家用勤劳的双手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创作之外,艾敬也关注身边和世界发生了什么,比如战争、饥饿、难民和种种的不公正,“艺术家无法给人们提供最实际的物质帮助,但是只要我们的手不停歇,对和平和美好的信念就会源源不断激励着人们,终有一天可以实现。”(罗颖)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