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鞠萍:我没有负能量
//www.workercn.cn2016-10-14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受访者:鞠萍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6年9月12日

  受访者简介:

  鞠萍,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高级编辑。1966年生于北京,先后主持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七巧板》、《大风车》、《动漫世界》、《大手牵小手》等。熟悉儿童心理、热爱儿童教育事业,多次捧得“金话筒”等奖项。“鞠萍姐姐”的形象随着她主持的少儿节目深入千家万户,得到观众们的广泛认可。自传《萍聚——鞠萍姐姐32年童心之旅》2016年4月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最近很少在电视上看到你,现在在忙些什么?

  我现在负责央视少儿频道的一档品牌公益栏目《大手牵小手》,共有52期周播节目和10期特别节目。每一期都有特殊的主题,比如说有“学雷锋”、“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还有播出不久的以“教师节”为主题的特别节目。我们栏目宗旨,特别关注偏远地区贫困弱势群体、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等。比如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之前,我们栏目组去文昌做了一期节目,慰问因建设卫星发射中心而搬迁的孩子们,特意请来杨利伟等航天英雄和奥运冠军,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为梦想而努力。

  我呢,现在80%的工作都在幕后了,主要就是审审片子,做做策划,为主持人服务。我主持节目32年了,现在岁数大了,也胖了(笑),形象肯定不如年轻人了,出镜主持这样的事,就多让月亮姐姐、小鹿姐姐、红果果、绿泡泡这些年轻人去做。

  《萍聚——鞠萍姐姐32年童心之旅》记录了你从业32年的奋斗历程。你可以给自己的工作划分一下阶段吗?其中你觉得自己成长最快的阶段是?

  我这三十多年的工作,基本可分为三个十年,每十年做一个栏目。从1985年到1995年,我主持《七巧板》,这一阶段我完成了从一个幼师中专生到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过渡;1995年当上了《大风车》的制片人、责任主编之一,负责《大风车》日播节目的编排;2003年少儿频道开播,我开始主持《动漫世界》,00后看着这档节目长大。我个人觉得自己在1995年从《七巧板》变成《大风车》制片人这个阶段成长和提高是最快的。在这期间,我的统筹、策划、导演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我很感谢央视给我的舞台,让我一直有收获、有锻炼、有提升。我从业之初就非常幸运,荣誉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多。1988年中央电视台首届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我就是专业组第一名,然后连续拿了三年“金话筒奖”。非常幸运有三代人都是看着我的节目长大的:看过《七巧板》的是80后,看过《大风车》的是90后,看过《动漫世界》的是00后,现在10后的孩子们也通过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里我配音的人物角色“围裙妈妈”熟悉了我。我很感恩。

  你主持节目已经陪伴着全国亿万儿童成长,成为他们心中难忘而美好的童年记忆。你最难忘的童年记忆?

  我三岁到六岁时跟随爸爸妈妈下放到河南正阳县的五七干校,幼儿园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比现在的小孩童年都好玩得多,比如上山采桑葚吃啊,采桑叶喂蚕啊,可以跟大自然、小动物亲密接触。

  和许多那个年代的人家一样,小时候我家只有收音机,但五七干校里非常优越的一点就是可以看好多电影——比如朝鲜的《卖花姑娘》、前南斯拉夫的《桥》,还有《白毛女》、《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这些电影我看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唱腔早已记得滚瓜烂熟了。

  可能是受这些电影影响,我从小就爱唱歌、跳舞。平时爸爸妈妈一到干校去劳动,我自己就在家里折腾开了,爬上床,把蚊帐当成大幕,把床当成舞台,在上面又唱又跳,表演节目,演给小伙伴看。我最喜欢看芭蕾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梦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我去考试,考官老师说我身材不灵,腿不适合跳舞,只好作罢。

  真正使我改变人生的,应该就是1976年的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那一天),我考上中央广播电视台少年广播合唱团,那年我十岁。在合唱团,我开始系统学音乐、学唱歌,练了一副好嗓子,我的团友有张光北、杭天琪、蔡国庆等等。我那时就和李谷一老师、蒋大为老师在一起录音,给电影配唱了。

  观众送你的礼物中,最令你感动和难忘的?

  我很珍惜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观众送我的礼物我都珍藏着。25年前,我和一位曾患癌症的黑龙江退休老教师因为通信而相识。她是我的观众,从我的节目中获得了对抗癌症的勇气与力量,变得更加积极、乐观,最后康复了。为了表示感谢,她自己估摸着尺寸给我做了一件棉袄,我穿上正合身。我们至今仍像家人般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我还会给她邮寄台里的挂历。我工作前20年,收到读者的来信,光名字叫“鞠萍”的就有五六个(笑)。工作32年来收到了十几万封观众信件,其中有些我按照时间顺序装在档案袋里珍藏着——整整装了80多个档案袋,摞起来足有一间屋子那么高——这是我家里最值钱的家当。这些信中承载着观众对我的情谊,也是令我非常感动的礼物。

  你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其实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少有时间照顾家。平均一周之中只有一天能做自己的事,其他都是公事。之前我爸爸住院,以及平时对我妈妈的照顾,大部分都由我哥哥、嫂子、侄女承担。我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但还是会尽量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家人。比方说我前几天临出差前的下午,和儿子陪姥姥打了三个小时的麻将,因为我再回去就17日了,中秋节因为参加央视的《中秋晚会》,也回不了家了,这个时候我愿意放下任何事情来好好陪家人。其实我也想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他:就算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对家人的陪伴。

  你和儿子的相处方式是怎样的?

  我和儿子一起共同相处的时光特别风趣幽默,也一直努力跟上时代的节拍,关注现在年轻人在玩什么,要不就会被孩子们觉得很土,难以与孩子真正成为朋友。见不了面,我和孩子就用微信交流生活的近况。儿子每天晚上都会问我,“你明天什么日程?”“有什么工作?”“几点回家?”他最常问的就是,“你什么时候回来?”这是孩子对父母的一种牵挂与需要。他想跟妈妈一起吃个饭啊、打个牌啊、看个好片子呀。我是一个典型的慈母,但不溺爱,和孩子就像哥们儿一样。我觉得家长和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就是没有隔阂,可以彼此敞开心扉什么都说,这样他就不会说瞎话。有的父母可能过于严格,这样会导致孩子害怕父母的责怪,在犯了错误时就可能会不诚实。对于孩子我没有过多要求,也不想给他太多束缚,我只是希望他为人善良、诚实,遇事有主见,处事有原则。

  (问:他会看你主持的节目吗?)

  偶尔会看。前天播出“教师节”特别节目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一起议论哪里好哪里不好。他还会议论,这个镜头、那个画面啊什么的。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