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吕洪臣:笔守一城 画说沈阳(图)
//www.workercn.cn2017-04-21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困惑·突破·尝试

  记者:您在创作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一些困惑或者困难,是如何应对和解决的?

  吕洪臣:我的作品中有一组叫《奉天古城》,这个被称为沈阳的《清明上河图》,这个创作过程应该说挺困难,把题材组织起来,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城市虽然古老,但是景观比较散落,不是集中在一个背景上,把它形成一个长卷,还需要表现地理位置,难度非常大——变成一个平面、拉长,又不失当年的实景。我查了很多资料——当年的地图、当年的文献,这个工作做了好长时间,后来才下笔。下笔的过程中也非常谨慎,各种建筑的年代不同,有的是上世纪20年代建的,有的是30年代建的,要把它们融为一体,要在画面上把它们统一起来,费了很多周折,这组画的创作,应该用了一个月。

  先后我画了两组,这两组画都得到了当时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雨桂先生的指导和鼓励,包括他补笔、指点和题跋。

  我的速写是在宣纸上画的,宣纸是国画的用纸,特别是生宣纸,又薄又透,钢笔尖是铁的,钢笔速写是西洋画。用钢笔画在宣纸上,应该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一迟钝就会出大大的墨点,如果非常快速地去画,又容易把纸划破,要掌握这样的技巧,需要时间、需要经验——创作中主要是轻松、快速、准确,三个要领,说起来简单,画起来很不容易。

  当然,钢笔在宣纸上作画,有时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稍迟钝一点,有一点洇,可能比没有还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这组画说老沈阳,部分作品2015年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进行了展览,得到了俄罗斯的专家,特别是列宾美院的一些教授的认可,给予极高评价。

  记者:宣纸钢笔速写,您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有没有前人做过同类的尝试?

  吕洪臣:我是画国画出身,国画是毛笔在宣纸上画,速写是我工作的一个部分,它俩相合,我是一种探索,经过很长时间的摸索,包括掌握它的一些技能和技法,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形成了这种风格。有的人也尝试过——不好掌握。

  经过我多年的尝试——钢笔和宣纸可以结合到一起,于是就出现了既是速写又像工笔的小国画,仔细看,有速写的痕迹——快速、准确、流畅。

  钢笔在宣纸上画画,虽然是我的尝试,但是我觉得可以推广,比如说我们画扇面,现在扇面就是宣纸装裱,很多人是用毛笔画,我用钢笔画,可能有时效果还更好——生动、灵活。我有信心想把这门艺术推广下去,这也是我的愿望。

  新时期·新景象

  记者:您不同时期的长卷作品放在一起比较过吗?

  吕洪臣:我画浑河,是经过几段画的,上世纪80年代画过,浑河是没有建筑的——杂草丛生,主要以树为主,自然景色。到上世纪90年代末,就出现高楼了,到今天,高楼林立了,能体现出大都市的气象。

  记者:这回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挂牌了,沈阳片区也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以后您的创作空间会更大。

  吕洪臣:画沈阳的工业,我上世纪90年代画得很多,经常到工厂去画。以前画的那些,工厂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手工在操作,画起来很有味道,现在都是在屏上操作,都是在电脑上操作,要仔细分析,还是有画头儿——新时期、新景象。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