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刘征:诗心不逐年华老 仍怀逸兴壮思飞(图)
//www.workercn.cn2017-07-26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更多

  与诗结缘伴终生

  刘征的诗歌创作跨越两个世纪。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闻名全国,与臧克家、程光锐并称“诗中三友”。

  刘征的诗作感悟历史、解读人生、走笔山川、吟咏风月。其诗语言丰富,意象瑰丽,风格独特,备受诗坛关注。他说:“我与诗结缘,要从上初中时算起。我上过私塾,自幼爱好文学,北平沦陷时在一所提倡读古书的学校读书,幸运地遇到了诗书画印均有较深造诣的陈小溪老师。他鼓励我写古诗,并送给我两本诗集《杜诗镜诠》和《古今诗苑》,对我帮助很大,不但促使我走上诗词创作之路,而且与杜甫结下穿越时空的不解之缘。”

  略微停顿,他接着感慨地说:“我写传统格律诗后,感到诗词是我的最爱,写起来开心动情,偶得佳句,神飞气畅,感到莫大的快乐。如今虽然我人老了,而诗心不老,仍怀逸兴壮思飞。这几十年里,我先是跑遍大半个中国,历览名山大川、八千云月。后又出国旅游,走遍欧、美、亚半个世界。足迹所至,凡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付诸诗吟,至今已积累了3000多首诗词,都编入《刘征文集》八卷。这些作品,是我生命的外化,是我感情的凝结。诗中有大笑,也有悲戚,有舒心之乐,也有拍案之怒,既寄托了我个人的情思,也反映了时代风云的某些侧影。虽然不过是芥豆之微,但总算对国家、对人民做了些有益的事情,给多姿多彩的诗坛添了一块铺路的石子。”

  刘征主张诗词要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新的要求就是美,美是诗的精魂,关系到感动读者的深度、广度、力度和恒久度。诗美如长天大海,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我们在求索、攀登这座望不到顶巅的奇峰,犹如夸父追日,永远赶不上太阳,却可以获得烂漫的桃花。”

  说到激动处,刘老沉吟一会儿,接着说:“从我发表第一首诗算起,几十年过去了,经历了坎坷,受到了锻炼。我爱我们这块东方广大的热土,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我作为心的应答,终于在祖国渡过磨难大放光辉的时候,笔端放出萤火般的熠熠之光。萤火虽小,不是也能照亮苦学者的书页吗?”

  由衷之言,掷地有声,感人肺腑,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记忆之门逐渐开启,刘征深情地讲述了他与杜甫及杜诗的情结。他说:“几十年间,我读了许多古代大家的作品,但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就是杜甫的诗。许多杜诗我都能熟记成诵。杜甫忧人民之忧、乐人民之乐,是诗词历史上真正的泰山北斗。小时候在战乱的北平,我常常背诵杜甫的《哀江头》《春望》《三吏三别》等诗,不时潸然泪下。我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就是从学习杜诗开始的,直到如今,这个扣子没有扣错过。我一生都热爱老杜,尊敬老杜。”

  刘征谈到当下诗赋界应该学习杜甫:“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诗人赋家感国运之变化,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要向杜甫学习,学习他的才华诗艺,更要学习他的人格。像他一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对人民的大爱之心。”

  “一生期以滴添河”

  “一生期以滴添河”,这是刘征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他解释道:“滴,即代表我是一滴水,这滴水要流入大河之中,为社会、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我一生的所期所愿。现在我老了,但这滴水还没有流完,只要我的人生之门还没有关闭,我就要往大河里流水,力所能及地为社会,为人民多做点事。”他的目光似乎望向远方,平静地说:“今年清明节当日我突发心梗,多亏老伴儿阿龄在侧,及时送我到医院抢救。趁着这生命之门还敞开着,我得抓紧时间多做些有益的事情,不留遗憾在人间。”

  刘征先生一生最爱看书,爱买书,家中书如山积,后来把书捐了出去。闵凡路说看过刘老写的《嫁书辞》,很有感慨。刘老说:“人老了,存的书太多了。如果我和老伴儿都不在了,这些宝贵的书不能散落变成废品,所以捐了几批书给学校。最后这批书全部打包捐赠给中华诗词研究院。我俩了却一桩心事,但又像嫁女儿一样地舍不得,才写了那篇《嫁书辞》,表达不舍之情。现在中华诗词研究院正在筹建‘刘征文库’。”

  刘征老在2011年10月写了《秋歌八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平生不悔做书痴,淡泊秋怀只自知。若竹清于寒雨后,幽兰香在未花时。解忧以酒原非计,袪老良方唯有诗。拂袖清寒良久立,金摇庭柳夕阳枝。”

  我们衷心祝愿刘征老先生健康长寿,跑过百岁,永不停笔,把更多的后起之秀带上诗词歌赋创作的高峰!(王德艳  王改正)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