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心痛!黄河水清了,但传来一个坏消息……

2017-10-12 15:18:17

  你知道吗?黄河清了!新世纪以来的“黄河清”,持续时间之长,史上罕见。而昨天,一位唯愿“黄河流碧水”的老人走了...

  唯愿“黄河流碧水”的老人走了

  中共党员、我国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朱显谟同志,因病于2017年10月11日上午10时在西安逝世,享年102岁。

  朱显谟先生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研究与实践,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朱显谟先生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农学奋斗,一生盼望“黄河清”

  1915年12月4日,朱显谟出生于上海崇明农村,朱显谟从小除了求学,假期不得不从事农业劳作,不发达的农业劳作的艰辛,让他幼小的心中形成了用知识改变落后生产现状的理想。

  中学毕业后,他毅然考取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在大学后期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从此一生投入到改良土壤的使命中。

  治黄,是历朝历代的大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如此严重?朱显谟曾表示:就是降雨强度大大超过了渗透能力。因此,防止水土流失、实现“黄河流碧水”的方略,是保护和增进土壤渗透性能,促使全部降水就地渗到土壤中去。

  上世纪80年代,在累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认识与水土保持等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朱显谟提出了著名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这是根据对黄土沉降方式形成的黄土颗粒为“点棱接触支架式多孔结构”的特殊的黄土剖面土壤构型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以及群众的生产实践提出的。这“28字”已被无定河、延河流域治理和国家科技攻关任务的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广泛采用,并被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采纳。

  朱显谟曾在88岁时表示:倘若一切顺利,不再出现反复,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也许还能看到‘黄河流碧水’呢!

1 2 3 共3页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三代人的坚守铸就塞罕坝精神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杜兰特:好话与丑话

      每年美国NBA篮球赛的休赛期,很多球星都会到世界各地旅游度假。杜兰特遇到了麻烦:他在返美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在印度的所见所闻,表示“印度落后20年”。而他的这一显见属于对被访国的负面评价引发了争议。

  • 莎娃呐喊声响彻津门赛场

      俄罗斯网球美女莎拉波娃是WTA天津公开赛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参赛球员,无论走到哪里,莎拉波娃都是焦点人物。从今年4月25日解禁复出至今,莎拉波娃还在寻找着重回赛场的感觉。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海涛:开发APP帮农民工“保工钱”

      来自长春的“90后”创业者张海涛带着他们团队开发的“劳动卫士”APP,近日在全国青年创业创新APP大赛中斩获银奖,而他们开发的APP产品也因其特殊性,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曹和平:以党建为根 缔造民族企业之魂

      曹和平是一名企业家,也是一名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提出,“每名党员要当一盏灯,照亮周边人;每名党员要当一面旗,引领周边人;每名党员要当一个火车头,带动周边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