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张卜天:在科学史“新大陆”开疆拓土

2017-10-17 08:29:35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这样的译者,是像“补天石”一般珍稀的存在。

  博士毕业后,张卜天先是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平均每年翻译2-3本。2015年起,他接连在剑桥大学和浙江大学做访问学者,这两年成了他最逍遥的幸福时光,也是最高产的日子。

  “2015年是最多的,一年译了八九本书。”

  我被这个“天文数字”吓了一跳。张卜天自己倒不以为意。“书有厚薄难易,数量并不能说明什么。我最快的一本书只用了10天,最长的用了11个月。”

  如今,“好日子”快结束了,终于要登上讲台了。他有些担心,但更多是兴奋和期待。

  担心,自然是怕教学会占用太多时间,耽误了翻译。张卜天对课程的质量要求很高,备课不肯有一丝应付,加之缺乏经验,花费大量时间是必然的。

  期待,则是源自“爱分享”的天性——正是同样的缘由,让他走上了翻译这条路。

  目前,这个系还没有本科。张卜天说,争取明年能成为本科生的辅修专业;再过几年,成熟一些了,可以变成双学位,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本科学科。“没有本科生的系是一个‘假系’。”他这样形容本科教育对一个专业的重要性。在西方,在耶鲁、哈佛这些世界顶级大学,科学史专业都是有本科教育的。而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一般来说,课题和论文最能体现出一个大学教授的研究成果,但张卜天的心思似乎压根儿不在这上面。“在西方科学史领域,我们几乎是从零开始。这时候,翻译经典著作是最重要的工作,不只是学科建设,还可以促进学科的交融、打开人的视野。我把翻译放在第一位,不是不重视学术研究,只是权衡一下,怎样做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就目前而言,翻译科学史,比写论文更重要。”

  2.“只有哲学还能收容我这样的人了”

  张卜天原来叫张晓天。初二那年,算命先生说他的名字里应该有一个笔画为两画的字,于是,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父母挑中了“卜”。

  从“知晓”到“预测”,从理性到神秘,从无畏到敬畏,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这一字之别,仿佛已经预示了他的命运。

  曾经,张卜天是地道的理科生。不到16岁考入中科大的他,被视为同龄人眼中的“天才”。

  像那一代的大多数父母一样,张家父母也有一种偏“实用”的考虑——填报志愿时,父亲劝他千万别选数学、物理这样的纯理论专业,建议他去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

  像那一代的大多数少年一样,张卜天也完全不清楚那些院系名称背后的含义。他的脑海里,幻化出一幅阳光照到米饭上、把饭“照”熟了的浪漫画面,心生神往。结果开学后,他发现自己将来要面对的是锅炉和叶轮。

  这时,一本《爱因斯坦传》让他发现了真正的自我。“直接研究光,不是比研究锅炉有趣得多吗?广义相对论这么好玩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学呢?”

  他申请转到近代物理系学习更冷门的理论物理,迈出了从“实”到“虚”的第一步。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爱上了古典音乐。

  本科毕业后,张卜天赴美国留学,继续攻读理论物理,系里不乏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科普作家史蒂文·温伯格和普利高津这样的名师。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令人艳羡。然而,“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危机”迫使他3个月后就放弃了学业,回到国内。

  回首往事,他说是20岁的心灵太敏感。但在我看来,命运如此安排,大概是为了给他的“开悟”提供又一个契机。

  “一天晚上,我在一座教堂里,第一次现场听到用古钢琴和古小提琴演奏的巴赫作品。优美而熟悉的曲调,屋外暴雨倾盆。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感觉到,这些全是人家文化里的东西,自己根本进不去。”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数学、物理、古典音乐……所有喜欢的东西都成了一种精神压迫,甚至让他不敢再去触碰。

  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无人能明白他的感受,心理医生也说不出原因,物理学更无法给出答案。他的思绪,自然而然地飘向了哲学层面。

  一次偶然,他读到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世界为什么是有而不是无?这是哲学最基本的问题。”开篇第一句,如同一记当头棒喝,让他如梦初醒。原来,之前对物理的喜欢,也是出于这种对“终极问题”的好奇。

  “只有哲学还能收容我这样的人了。”

  就这样,张卜天听从内心的召唤,迈出了从“实”到“虚”的第二步。2001年初,他开始在北京大学旁听哲学课,接受张祥龙、吴国盛等名师的思想洗礼。次年,他考上了北大科技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踏上了一条心驰神往的道路。

  3.“就是不能容忍国内相关领域的书停留在粗浅的层面”

  译书的念头,是在“北漂”的时候与他不期而遇的。

  “蹭课”期间,吴国盛老师正准备将一套科学史丛书译介到国内,其中《牛顿研究》一书还没人译。他主动请缨,试译了一章,吴老师一看特别满意,就把任务交给了这位“旁听生”。

  后来,吴国盛成了他的导师。这本书,也成了他的处女译作。

1 2 3 4 共4页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三代人的坚守铸就塞罕坝精神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东方卓别林”严顺开因病去世

      他曾塑造过阿Q等经典银幕形象,多次在春晚舞台上带给亿万观众欢笑,还曾不遗余力推广滑稽戏,被誉为“东方卓别林”。经上海滑稽剧团确认,著名艺术家、喜剧演员严顺开于昨日去世,享年80岁。

  • 巴萨将帅:原本能拿3分

      巴塞罗那14日晚在西甲第八轮中客场1:1战平马德里竞技,终结本赛季联赛全胜纪录。主帅巴尔贝尔德和进球功臣苏亚雷斯赛后都肯定平局不易,但未能从客场带走一场胜利仍令人感到遗憾。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吴仕刚:茶产业铺就了致富路

      自从家里开农家乐以来,花溪区久安乡雪厂村的吴仕刚一家每天都忙个不停。   吴仕刚家开的农家乐名叫“醉茶香”。“醉茶香”为何让很多客人“醉”在其中?吴仕刚道出了他的“生意经”。

  • 刘方西:惠农政策多 农民干劲足

    十九大前夕,记者来到庐山市天鋆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访,理事长刘方西正在搭建高3米、宽4.5米的钢架大棚,谋求合作社升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