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焰般激烈的文字,呈现出这部充满幻想、情欲、道德领悟的经典之作。”这是媒体对约翰·福尔斯的《巫术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评价。
在很多人眼中,约翰·福尔斯是个陌生人,但在后现代文学中,约翰·福尔斯堪称是承前启后、一时无两的巨擘。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巫术师》被列为英美高校必读英文小说,《泰晤士报》称其是“一场一旦开始就无法停下的冒险之旅”。除此之外,《巫术师》也因其诡谲的氛围、扑朔迷离的情节,被认为是一部“奇书”。
沿着这本奇书,我们靠近约翰·福尔斯这位奇人。
约翰·福尔斯
(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收藏家》、《法国中尉的女人》和《巫术师》,其中《法国中尉的女人》入选《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国际笔会银笔奖、W.H.史密斯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并与《巫术师》一起被英美各大院校文学课选为指定教材和必读书籍。
他专写让人匪夷所思的小说
半个世纪以前,当第一批读者遇到福尔斯的《巫术师》时,一定是惊讶地直摇头,在此之前他们从未看过如此匪夷所思的小说。约翰·福尔斯笔下的人物、环境和复杂的故事情节根本不存在于当时的任何一部作品中——这几乎就像是福尔斯绘制的一个从来没有人到访的神秘世界。虽然他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直到今天为止,还是存在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这位作家的最佳作品仍然无法归类。
“无法分类”同样适用于《法国中尉的女人》。乍一看,这本书似乎模仿了萨克雷、狄更斯、艾略特和哈代的维多利亚式长篇小说。但事实并非如此,福尔斯遵循了19世纪的创作法则,又以20世纪的文学技巧重塑了它们。在这里,读者将会读到元叙事、性别政治、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的质疑、社会学的分析,以及各种后现代结构的变化(包括小说给出的两个相冲突的结局)。福尔斯把这一切都嵌入到一个充满情欲的爱情故事中,也许仅仅是为了吸引那些喜欢浪漫故事的粉丝们。
和好莱坞的相爱相杀
1981年上映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他的小说为基础,获得了5项奥斯卡奖提名(包括梅丽尔·斯特里普的最佳女主角提名)。但是,为了把这部元叙事小说搬上银幕,编剧哈罗德·品特不得不对小说进行大幅度的改编。
事实上,好莱坞并不是很待见福尔斯。但他在1977年出版的小说《丹尼尔·马丁》中得以复仇,这部小说描写了诸多电影大亨及其追随者对文化影响的讽刺性现象。
《巫术师》是20世纪60年代最杰出的小说之一,但电影版却是一场灾难。伍迪·艾伦曾有一句名言,如果他能再活一次,他会做完全一样的事情,除了看《巫术师》。据演员迈克尔·凯恩说,即使是演员也没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然而,这场灾难并不是书的错误,而是把它变成一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这个决定的错误。
《巫术师》的故事情节令人瞠目结舌,它是无法压缩到一部电影的标准长度而存活下来,导演盖·格林甚至不应该做这种尝试。
他在声名鹊起时逃离世界
福尔斯人生的后几十年,他主动消失在大众的聚光灯下。他没有抓住《法国中尉的女人》所提供的机会,他似乎决心要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声名中撤退。他躲着上流社会,很少见到其他作家,他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无数邀请,他甚至还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美国我为你哭泣》,这几乎是为疏远他的粉丝而量身定制的。其他的作品——各种各样的诗歌,为《体育画报》撰写关于板球运动的文章,关于描写自然的书的评论——这些同样不太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5年后他才发表了一部有意义的作品,不过只是一本短篇小说集。
福尔斯直到1977年才出版了另一部长篇小说《丹尼尔·马丁》。该书的销量没有达到《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水平,但福尔斯在这个阶段几乎不用担心钱的问题。1977年2月的某一周,他获得了近50万美元的电影版权和一本书的预付款。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几乎与娱乐行业没有任何关系。
晚年他自己黑自己
作为一个坚定的隐士,福尔斯很难享受成功,他形容他在美国的宣传之旅:“噩梦……他们是不真实的,我更加的不真实。”
福尔斯先生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他对当代小说寄予厚望。他在书中融入了女权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这一代男性作家所不能比拟的。很久以前,他就对生态问题非常敏感,他对知识分子小说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作家们沉迷娱乐行业发达的假象而做出的妥协,福尔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的这种批判在如今的情况看来比他第一次发表时更加贴切。
在他去世之前,福尔斯便主动离开了文坛。他经常自黑他最好的作品,我怀疑他对自己的名声感到矛盾,也许是他对他所赚的钱感到些许内疚。在许多方面,他晚年的默默无闻其实是由他自己造成的。(泰德·乔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