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掌握相声传统的艺术技巧就能把相声说好,那是一句空话。在这里,我想说一个事儿,伯祥老师年近八十的人了,现在在舞台上仍然能够演出《夸讲究》《周游世界》等。《夸讲究》这个“活”,前面有五个小贯口,到现在他还能在舞台上使出来,且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传统相声艺术技巧所释放的能量。《大戏魔》由几百出戏合成,和《夸讲究》两个段子有一个共性,都没什么包袱,包袱很软,但是李老师的演出总是能让观众听得进去,让他们笑得出来,这也是艺术技巧得到的完美的体现。有的时候我们演出,粘子(指观众)不对路,开这个“活”(指相声段子)合适吗?就像《夸讲究》(也叫《怯讲究》)这个“活”,说的风俗、文化生活都是上世纪30年代的,连天津市区的人都不一定很熟悉,郊县的观众能行吗?演出效果照样非常好,观众能够听得进去,笑得出来,是他的艺术技巧保证了这个演出的效果。
大家都说“李快嘴”,李老师当年嘴快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生活节奏快了,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语速快可以展现的信息大、信息广。我现在想说说李老师的“慢”,他慢起来恐怕一般相声演员都沉不住气。这“慢”也是一种技巧。
伯祥老师一辈子脑子不闲着。看报、看电视,他都想着哪些相声能用,哪些东西是储备的,哪些东西明天晚上演出就要用的,他时时都在想这些。表演时,他是完全按照赵佩茹先生说的要化熟为生,无论多熟的传统段子,他总像第一场演出一样认真,所以他总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学习李老师传统的表演技巧,为的是我们可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新作品。(作者为相声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