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蒋勤勤
展览开幕当日,参观者在贾育平的作品前模仿自拍。
在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日历是人们查询日期信息的主要途径。当时,日历种类很多,有放在写字台上的台历,也有挂在墙上的挂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挂上挂历。彼时的挂历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的上佳礼品之一。挂历的内容多种多样,既有名山大川风景照片,也有名车,最受欢迎的还是要数“美女”挂历。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随手拿起手机、打开电脑就能知晓公历、农历、节假日等相关信息。挂历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不过,即便是在挂历最流行的年代,也很少有人关注那些挂历背后的摄影师。近日,798艺术区映画廊举办了《芳华年代——那些挂历上的姑娘》摄影展,展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的挂历摄影家、有“中国时尚摄影第一人”之称的83岁老摄影家贾育平先生拍摄的挂历照片、原版挂历以及照片底片等。通过这些老挂历,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
纯真年代的封面摄影
10月14日,《芳华年代——那些挂历上的姑娘》83岁老摄影家贾育平个人摄影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开幕。贾育平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著名的挂历摄影家。本次展览不仅展出了贾育平许多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还展出了他曾经使用过的照片底片、原版杂志、拍摄器材及拍摄道具。
这次展览的策展人是著名摄影家、策展人那日松,他说:“贾老的作品可能不是那种看似很高雅的阳春白雪,但他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过程和特征。”在那日松的记忆中,那个时代的美丽影像基本都来自挂历以及杂志的封面:“那时没有真人秀,杂志封面和挂历是明星们让更多人认识的主要途径。”贾育平就是那个时期最著名的挂历和杂志封面摄影家,有“封面大王”、“挂历大王”、“中国时尚摄影第一人”等称呼。
那日松在为这次展览准备的文案中这样评价贾育平作品大放异彩的年代:“那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没有经过整容、没有美图秀秀的时代。”自古而来,中国人普遍都追求天然而纯粹的美,李白还写过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佐证。追求自然纯粹的美不是不修饰,而是适度地修饰。那日松认为靠后期修图来掩盖摄影作品中的瑕疵对于摄影和审美是“灾难性”的。很多出现在大众眼中的形象、面孔没有个性,几乎每个人都是“标准”的模样。这些没有个性的“标准”面孔,其实是一种“虚幻的假象”。与此相对,贾育平的人像摄影则给人一种干净、纯粹的感觉。这次展览,许多来参观的观众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贾育平挂历摄影作品中的健康、自然和纯粹之美。
那日松策划这次展览正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看到不带粉饰的真实,也希望让更多人关注到贾育平这位“被忽略的却很重要的摄影家”。这次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都极具时代特色,无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广泛存在于人们传说中的比基尼泳装,还是作为最新潮、最富裕象征的摩托车、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那日松与贾育平是忘年交,两人相识于1994年前后,当时那日松是《大众摄影》杂志社的编辑,他把位于北京宣武门的万得摄影器材行作为自己的“据点”,经常来这里谈事、聊天。那时,那日松常在这里见到贾育平,对他有两个印象:一是觉得贾育平很牛,“谁都看不上”;二是觉得贾育平太有钱了,“买相机像买白菜,一堆一堆地往家买”。那日松记得,那时的摄影爱好者普遍都没什么钱,有个尼康FM2(尼康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经典全机械相机,是专业摄影师和高级业余爱好者都十分倾心的相机)“就算非常牛了”。贾育平则属于拍商业摄影的有钱摄影师。当时很多摄影人对贾育平“羡慕又嫉妒”:因为他拍挂历,不仅天天看美女,还挣很多钱。
1999年,那日松在《大众摄影》策划了“美女与摄影师”专题,采访了6位不同类型的专拍美女的摄影师,贾育平的故事引起了热烈的关注,一些摄影发烧友给杂志编辑部写信、打电话,希望拜贾育平为师。二十多年来,两人关系一直很好,贾育平经常一早叫那日松去他家喝茶,看看新拍的片子。那日松也一直很希望能帮贾育平策划一个专门的挂历摄影个展。
“贾老身体一直特别好,虽然嘴上一直叫贾老,但却一直把他当个小伙子。”那日松感慨,“直到今年2月,贾老突发脑溢血。我才突然意识到贾老80多岁了,赶快把展览办起来。”展览开幕当天,贾育平本人来到了现场,他的许多徒弟、徒孙都来了,当年拍挂历时他特别喜欢的模特冬子也来到了现场。整个下午,贾育平都像明星一样被簇拥着。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14日。
2
是摄影师也是工程师
许多资料都显示贾育平是1936年出生的,可他老伴李岫说:“他今年其实83岁了,但是当年娶我的时候少说了两岁。所以他常开玩笑,说自己的媳妇是‘骗’来的。”由此可见,贾育平真正的出生年份应该是1934年。现在,脑溢血后正在恢复中的贾育平和老伴李岫住在敬老院。
少年时,贾育平的父亲有一部德国禄来弗莱克斯牌相机,他中学就开始接触摄影。上世纪50年代,贾育平就读于北京四中,他曾经带着自己的作品去著名摄影家黄翔的家中求教,当时黄翔还夸赞了他。之后,贾育平随著名摄影家薛子江学习摄影。后来贾育平考上清华大学,毕业后在市政五公司工作,还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这期间贾育平一直坚持摄影,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拍摄的挂历开始大放异彩。
贾育平的作品中有一张“千手观音”:“全国是我第一个拍的。”贾育平病后恢复得很好,虽然不甚清晰,但是这句话却能让人听得真切。照片中打头的女孩正是当年还在北京歌舞团工作的颜丙燕。其他女孩在颜丙燕身后举起手,做出经典的“千手观音”造型。
这张照片是贾育平带着几个模特在十渡拍摄的,当年贾育平有一辆铃木牌AX100摩托车,他常骑着这辆摩托带着模特和器材去颐和园、十渡等地拍外景。贾育平的“关门”弟子唐戎告诉记者:“当时贾老师为了方便带着模特出去拍摄,特意排队去买的这辆摩托车。据说全北京只有100辆的‘配额’。”贾育平买来了摩托车,在上面加装了很多挂钩用来运载自己的摄影器材。“骑着摩托,带着模特到处跑!”李岫笑着说。结婚之前,贾育平曾经开诚布公地告诉妻子,让她“不许吃醋”。几十年来,李岫也没吃过醋。
贾育平有90%的人像都是在他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张床上拍摄的。当时摄影界盛传贾育平拍模特“进家就上床”的谣言也源于此。在床前搭上木板、房顶上吊上铁丝、挂上灯,贾育平拍出了许多照片。“家里虽然小,但是不花钱。”贾育平自己说。之后李岫补充了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有时候去外面租别人的摄影棚拍容易被人‘偷师’。你拍个黑猫,别人拍个白猫,然后卖给别的挂历厂商,说不清楚。”
这一经验来自被“侵权”的经历。贾育平作品中有一幅小猫钻出茶壶的相片,也是拍给挂历厂商的。贾育平租借了别人的摄影棚来拍摄这幅作品。他在壶里塞进东西,然后再把摄影棚的小猫塞进去,等小猫探出头的一瞬间拍下了这张照片。拍摄完成之后,贾育平便把底片交给了挂历厂商。孰料不久之后,厂商就找到贾育平,质问为什么还有别家也在印这幅作品。“后来老爷子查了一个多月才知道,原来他拍摄完离开摄影棚之后,那里的人也按照他的方法拍了一张,卖给了别人。”唐戎说起这件事也是又好气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