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试水非虚构写作,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面世
梁鸿:让生活的暗处生出光来
前天晚上,单向空间花家地店可以用热腾腾来形容。在梁鸿首部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新书首发式上,面对人挤人的场面,梁鸿给读者深深鞠了一躬,她的眼泪也不听话地流了出来。作为写非虚构成名的梁鸿,这次是冒险写了虚构的小说,她的心情忐忑不安,但也激动满怀。
谈到梁鸿,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它们因纪实性、文学性和社会关怀的出色结合,成为国内非虚构文学的代表作,而梁鸿也在一系列“梁庄”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中,被冠以“当代中国非虚构写作领军人物”的头衔。
“写梁庄的时候一秒钟都没有想过用小说写,因为我更愿意将当年梁庄真实的状况呈现出来。但是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从没有想过用非虚构写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太戏剧化,他在我心中活了很久很久。”梁鸿坦言,前年父亲的去世给她带来巨大打击。如今追忆父亲,她已非一味悲伤,而是时常发出沉浸在往事中的微笑。
父亲的乐观自嘲、夸张煽情和孩童般的无畏形象时时浮现在这个作家女儿的心中,她开始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驱使,心里慢慢生长出一个叫做“梁光正”的老年男性形象。梁鸿时常想,“梁光正”应该被写成小说,不把“梁光正”写出来,她寝食难安,“写小说需要保证足够的距离,才能够对人物的完整性、人物的象征性有一种把握。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自己认为还是比较远的,我没有怀着对我父亲很深的情感来写这部小说。”
梁鸿说,她一直试图充分展现梁光正身上那种捉摸不定却又极为可贵的“在生活的暗处生出光来”的特质。最终,梁鸿在小说中写了一位农民精彩曲折的奋斗史和情感史,令人时而莞尔,时而动容;有一些农村家庭父母子女间的爱恨恩怨,令人感慨或者纠结,而种种矛盾背后折射出的典型中国式家庭情感勾连方式,也引人深思。
第一次写小说,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形象在梁鸿的笔下却有了新的突破。作家李洱认为,梁光正这个文学形象此前没有过,“我们看过资产阶级谈恋爱,看过小资谈恋爱,看过青年农民谈恋爱,但是第一次看到一个老头、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村老头在小说里面谈恋爱,而且这个爱情谈得简直是催人泪下,让人柔肠寸断、百感交集。”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梁光正是把感动自己当成毕生事业来做,这样的人在中国还是有的,而且还是不少的。”(本报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