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京张铁路应作为线状文物整体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位铁路文化学者的初心和梦想(图)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
2018-03-12 07:24:08

京张铁路之魂——青龙桥之字形折返线。 王嵬 摄

1909年,刚刚通车的南沙河15号桥。 谭锦堂 摄

2017年,因修京张高铁拆除的南沙河15号桥。王嵬 摄

  “我希望京张铁路能作为一个活的遗产发挥作用,让人们铭记。”3月4日,王嵬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希望百年京张铁路的利用与保护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去年3月,本报记者初次采访这位“情迷”京张铁路的90后,当时他的《我的京张铁路》正在校对。三个月后,这套总计40多万字、3000多张照片的书付梓。今年1月,《我的京张铁路》王嵬田野考察影像文献展在京开幕。15年里,他从铁路摄影爱好者成长为铁路文化学者,对京张铁路进行了“地毯式”田野调查。在他眼中,无论出书还是办展都不是终点,因为每次调查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他的每一点努力都可能使这条有着特殊价值的老铁路再度焕发活力。

  梦想

  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是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并投入营运的第一条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率领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崇山峻岭间筑起这条天路。

  为了迎接2022年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的冬奥会,眼下京张高铁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待京张高铁开通后,百年历史的老京张将何去何从?

  在王嵬看来,应对京张铁路全线进行文物普查;同时抓紧保护全线文物和遗存,不得因道路建设或是房地产开发而将车站、机车房等拆除。

  事实上,2013年,京张铁路南口—八达岭段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此前,沿线西直门、清华园、南口、青龙桥、张家口等老站已成为文保单位。不过,近些年,沿线很多原本正常使用的百年遗存因种种原因被拆除,如2017年拆除的南沙河桥、北沙河桥。

  王嵬告诉记者,京张铁路200公里线路中,因自然灾害、改线、修高铁等原因而废弃的线路已超过四分之一,“铁路文物与其他文物不同,京张铁路应作为线状文物整体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拆了将来一定会后悔。”

  王嵬认为,只有继续发挥其运输功能,才能让京张铁路这一工业遗产活起来。为此,他建议开行清洁能源蒸汽机车牵引的西直门——八达岭——康庄旅游列车和内燃机车牵引的市郊列车。

  去年忙着校对书稿那段日子,王嵬做过一个梦。京张铁路上开起了旅游列车,列车停靠西直门车站东1站台,机车是轮式2-3-1的太平洋式机车,车厢是古朴的南口机车厂自造客车,最后一节是展望车厢。经停各站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央站匾;沿线重新用上了苏州码子里程碑、坡道牌;各站使用壁板式信号机。车到南口,平道机车摘下,关沟段专用的马莱4型蒸汽机车挂在了列车尾部,推进列车驶上关沟,抵达青龙桥车站的詹天佑铜像下……

  初心

  王嵬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火车司机,因视力原因失之交臂。但他交了很多司机朋友,原南口机务段大伡(过去火车司机被称为大伡)徐景春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87岁的老人也是王嵬采访到的唯一健在的马莱4型机车司机。

  京张铁路开通时,马莱4型机车是最先进的蒸汽机车。那时当机车司机既是很“牛”的事,也是很“热”的事。

  徐景春告诉王嵬,由于车体庞大,机车前部的低压气缸比人都高,过居庸关隧道时,机车烟囱距离隧道下沿仅几厘米,蒸汽打到墙面后回流到司机室,“进隧道时二三十摄氏度,出来七八十摄氏度”。所以无论冬夏,司机都得披着棉大衣防止被热浪灼伤。

  回忆起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刻,王嵬的眼睛亮晶晶的。“资料记载的大多只是硬邦邦的数据,而那些没有记载下来的鲜活的体验,只有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历史来重现和记录。”他发现,越走故事越多,越聊越无止境。

  在自己的摄影展开幕式上,王嵬特意请来多位京张铁路老工人。看着图片上自己的爱车(马莱4型202号机车),徐景春师傅兴致勃勃地说:“若能在关沟段开好蒸汽机车,再跑哪都不在话下!”

  这个展览采用古今对比方式呈现,同一角度,用王嵬的摄影作品与明清摄影师作品一一对照。“我们希望给出一个反思的线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什么叫现代性。”王嵬说,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欣赏铁路风光,而是希望更有深度和历史感的东西。

  前来观展的还有很多铁路爱好者。肖壮是其中一位。他跟王嵬一样打小就喜欢火车,但后来上学、工作,火车只是作为业余爱好。对王嵬的专注和执着,他说:“我羡慕他,更钦佩他。”

  2月28日,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我的京张铁路》王嵬田野考察影像文献展迎来几位特殊的观众。“北京市昌平区档案馆新馆也想将我的一些影像资料拿过去展出。河北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来人,聊起要筹备京张铁路纪念馆。”王嵬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有营养的反馈”。在另一个维度里,他始终没有放弃最初的梦想。“也算不忘初心吧。”这个略显“老成”的90后淡淡地说。

  期许

  52岁的崔景华是王嵬摄影展策展人,他和27岁的王嵬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崔景华年轻时喜欢拍摄北京的胡同,20多岁时曾把西城区的胡同拍了个遍。“但后来‘迫于生计’,没能坚持下去。”他说。

  2011年,崔景华遇到王嵬时,正是王嵬在铁路摄影中遇到瓶颈的时期。单凭对火车的热爱可以一直拍下去,但单纯的铁路风光摄影,又难以足够支撑这份热爱。

  “要行走,也要思考和沉淀。”学历史的崔景华启发王嵬探索铁路摄影背后的学术价值。他介绍王嵬去参加田野调查培训,系统而深入地做调查,不仅停留在拍火车层面,而是把火车所附着的历史、地理、机械知识、风土人情都容纳进去。这让王嵬找到新的方向。

  发于兴趣,终于意义,才能走得更远。

  遇到崔景华,是王嵬的幸运。遇到王嵬,又何尝不是崔景华的幸运?在王嵬身上,崔景华仿佛看到那个年轻时的自己。而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也有机会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实现。

  王嵬曾和崔景华一起去德国考察。在曾是纺织中心的小镇上,他们看到老厂房得到妥善保留,从手工刺绣到缝纫机、蒸汽机、电机、电脑,不同时代的纺织设备一应俱全,而且都可开动。据说每年都会有大学纺织专业新生前来接受“启蒙”。

  “高铁已成了国人的骄傲,我们同样不该忘记来时的路。”王嵬希望,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京张铁路能与京张高铁并驾齐驱,“这是珍视工业遗产,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今年,王嵬想沿着詹天佑的足迹去看看他修过的其他铁路,还想去美国看看詹天佑留学的地方。“别人觉得我追求的东西太务虚,”王嵬坦言,“其实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比如我10多年前拍的老建筑,后来拆了,留下的影像资料的价值是难以用钱来衡量的。”

  尽管不太愿谈及,但“收入”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他偶尔也会做些商业拍摄,去年的收入与今年办展投入大体持平。

  “刚开始是玩,慢慢做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他说,透过铁路这扇窗,他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风景。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六小龄童演“财迷”父亲(图)

      本报讯(记者 肖扬)86版《西游记》之后,六小龄童、马德华(猪八戒扮演者)、刘大刚(沙僧扮演者)、汪粤(唐僧扮演者)再次在大银幕上重聚,由青年女导演董董执导,四人主演的电影《财迷》将于今年上映。

  • 中国选手刘丁硕以4比0战胜法国选手阿克库祖

    3月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的2018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卡塔尔公开赛男单首轮资格赛中,中国选手刘丁硕以4比0战胜法国选手阿克库祖。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文一波:让汽车率先在中国进化成“汽车人”

    “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文一波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建议进一步打破制度藩篱释放活力,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汽车人”生态体系,在新时代实现“创新超车”。

  • 马建中委员:别老拿中医说事儿

      “每天早晨,楼下都排着长长的队伍,几十个老年人站在树下,等着去听课,一打听才知道,老人们是要去听中医讲保健养生的课,还会免费赠送中医药,治疗失眠多梦、气喘胸闷、耳鸣耳聋、腰酸腿疼等各种老年病。”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小组讨论会间隙,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听一位记者讲述了她的一次暗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