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汪尔康:把科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2018-04-15 07:36:15

  新华社长春4月14日电题:汪尔康:把科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新华社记者 孟含琪

  1952年,风华正茂的江南才子,义无反顾踏上北上的列车,投身建设东北的大潮中,成为我国电分析化学开拓者。

  转眼,青葱少年已满鬓斑白。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仍坚守每天到实验室,对科研的热情一如当年,这位来自江苏的科学家已在东北扎根了60多年。

  六十年如一日,汪尔康将研究作为一种兴趣,笔耕不辍,加班成了常态。

  “电灯为什么会亮?”“留声机怎么会响?”汪尔康从小拥有一个科学梦,他爱思考,喜欢钻研,没有正式读过小学、初中的他,凭借天赋和努力,不满16岁就考上了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上海或回家乡工作,而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东北,踏上了科研之路。

  为了培养科技人才,组织还选派汪尔康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留学,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海洛夫斯基主攻当时新兴而中国科技界很少有人问津的极谱学。每当节假日,同学们结伴去游览山水名胜,他总会钻进实验室和图书馆,把全部时光用在学习和工作上。

  临近毕业,当导师再三挽留这名刻苦的中国学生留下来时,却被汪尔康直接拒绝了,理由只有一个——祖国需要我。1959年,汪尔康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开始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发展我国分析化学。

  上世纪70年代,他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80年代他成功研制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商品水平的多功能新极谱仪。90年代,他又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扫描探针和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学的研究……他的研究得到国际公认,更推动了我国电分析化学研究水平不断进步。

  至今,汪尔康已获得国家、院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8项、国际奖2项;申请专利公布40项;发表科技论文9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0多篇。2017年他获得了中国电化学成就奖。在业内,汪尔康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

  尽管已成为化学大师,但汪尔康却从没有一刻停下来,依旧严格要求自己。

  “今年春节,汪院士和妻子又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中科院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逯乐慧说,汪老师的爱人董绍俊也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科院应化所研究员。这已经不是两位老师第一次这样过节,“只要不出差,他们基本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实验室——家,三点一线;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休息日。这就是汪尔康和董绍俊坚持了60多年的习惯。“就算是出差旅途,无论是飞机上还是火车上,我们上去都是赶紧补觉,可是老师却不知疲倦,不是看文献就是修改学生的作业。”逯乐慧说。

  “哪里会觉得枯燥,做研究就是乐趣。”汪尔康说。

  所谓大师,不仅自己业精于勤,汪尔康还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继续在祖国深耕。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是他培养莘莘学子的载体。这个实验室是汪尔康和同事一手创办起来,是我国电分析化学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尔康真正做到了桃李满天下,“无论这些学生身在何处,都要时刻想着祖国,为国家作贡献。”汪尔康以这样的标准要求每个学生。

  做科研时,汪尔康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研究员;日常生活中,他也是如此要求自己。

  今年春节前,汪尔康患了感冒,汪尔康的学生、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敬听后赶到诊所,看到了让她心疼又动容的一幕:老人一手打点滴,一手还在翻文献。

  去年,汪尔康生病晕倒,医生建议住院休息,可第二天有个会议,他还想出差过去,学生们不得已把他的身份证扣下了,还挨了他的批评。

  纯粹,严谨,执着……很多同行评价汪尔康“把科研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来源:新华网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贾樟柯《江湖儿女》入围

      据悉,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于5月8日~19日举行,两次获得奥斯卡小金人的凯特·布兰切特将出任本届评委会主席。

  • 韩东君:把压力转化成动力

      三国题材影视作品最近是热点,继《军师联盟》之后,《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正在腾讯视频热播。最近到广州宣传新剧时,扮演司马懿的韩东君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表示自己这个版本是最年轻的,但论魅力,肯定不如吴秀波演绎的版本。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兰芳:“辣妹子”逐梦现代农业

    大棚里,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皮肤黝黑,动作干练,和工人们一起忙前忙后,手机铃声不断响起。接订单、点货验货、调度车辆、收取货款……汗水浸透了女孩衣背。她,就是湖南农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兰芳,一个在现代农业领域不断追梦的“85后”。

  • 刘剑君:从刘总到老刘的幸福

    “来村的头3个月,我只做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刘剑君说,全村159户600多口人散布在12平方公里的浅山区丘陵地带。“每天一起床就往村民家跑,一聊就是半天。才一个半月,鞋就‘张了嘴’。”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