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为了这件事,他48小时不睡觉导致网膜脱落(图)

本报记者 张文
2018-04-23 07:44:21

研究两栖动物五十余载

费梁:我为蛙狂(图)

费梁和妻子叶昌媛一起探讨学术。本报记者 张文摄

  论对两栖动物的热爱和了解,少有人能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费梁比肩——作为我国两栖动物学泰斗,他创建了国内两栖动物形态鉴别标准和分类体系,并完成了我国两栖动物物种的首次编目。如今,81岁高龄的他,仍坚持参加野外科考。

  实验室、宿舍和野外成了全部生活内容

  两栖动物被称作环境优劣的“晴雨表”,是研究环境变迁的模式动物,学科价值极高。

  1961年,费梁被分配到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那时,中国两栖动物系统学刚刚起步,国内既没有标本馆藏,也没有完整的两栖动物志。费梁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填补国家的科研空白。

  实验室、宿舍和野外成了费梁的全部生活内容。“早些时候,我们野外考察都得带上10多件行李,时常在没有人烟的荒郊野岭露宿。”两栖动物生活隐蔽、习性独特、特有群落众多,研究工作必须进行大量野外调研。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费梁和同事时常背着锅碗瓢盆和铺盖走进深山老林,采集不同蛙类标本,积累基础数据,每年都会花上半年左右进行野外调查。

  “白天熟悉环境,晚上再捉动物,将采集好的标本处理好才能睡觉。”费梁回忆,最辛苦的时候,野外科考一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只有自己找到了、看到了、摸到了,才能对它们更了解。”这是费梁常告诫学生的话。在50多年的探索中,费梁几乎走遍全国,用标准方法调查研究各地的两栖动物,搜集记录了大量两栖动物地理分布及生态习性的一手资料。

  为手绘青蛙骨骼,连续48小时不睡觉导致视网膜脱落

  不只野外调查,两栖动物室内研究也是项异常艰苦的工作。费梁说,对两栖动物鉴别时,从形态上可以确认“种”,但是要确定“属”只能靠解剖观察其骨骼特征才行。

  研究蛙类胚胎发育时,费梁曾经在办公室打起地铺,一连好几天连续记录胚胎发育过程。有的青蛙仅有拇指大小,骨骼比大头针还细,必须戴双目解剖镜才能观察清楚。

  两栖动物的骨骼细小又脆弱,如果解剖技术不到位,或者没有足够的耐力和定力,很容易破坏骨骼。然而,长期在双目解剖镜下工作,相当于长期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1996年的一天,费梁为观察并手绘青蛙骨骼而连续工作48小时后,视网膜突然脱落,近乎失明。所幸,住院大半个月后,费梁保住了眼睛,视网膜修复好后他又迅速投入工作。

  如今的中科院有全亚洲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那里收藏的480个不同物种的两栖动物标本,几乎都由费梁亲自采集、制作、绘制、解剖、记录。全馆6万多个动物标本,每一个标本、每一个瓶子费梁都进行过整理分类,都亲手摸过、看过,甚至对标本的位置、药液颜色都清清楚楚。“这门学科就像我的孩子。别说这些标本,就是科考常去的地方,每一个沟壑、每一条溪流,都太熟悉了。”费梁说。

  “科学家退休的只是职务,科学研究要干到底”

  在费梁的努力下,我国两栖动物科研取得长足发展。1977年,记录104个物种的我国第一本《中国两栖动物系统检索》出版;2006年,记录420个物种、共计520余万字、8000多幅图的《中国动物志·两栖纲》编纂完成……随着一本本著作出版,我国两栖动物物种特征、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和受威胁状况等情况最终被摸清。通过扎实的基础调查与研究,费梁打破了国际上持续近一个世纪的传统蛙属旧分类系统——在各国学界原本公认的4个蝌蚪类型外,发现和定义了第五个蝌蚪类型:无唇齿左孔型,引发学界关注。

  目前,费梁的研究成果已广泛用于环保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制订、物种现状评估,以及渔政、海关和公安等部门的保护管理与行政执法。

  81岁的费梁并没有因为退休而“享清福”。科考季节,他还带队到野外考察,为学生做示范。野外的黑夜,地面湿滑、光线昏暗,费梁却能凭借一双雨靴、一根竹竿健步如飞。

  “科学家退休的只是职务,科学研究要干到底。”费梁表示,如今以基因、DNA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生物学为两栖动物学提供了更多科研手段,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融入传统学科,科学研究前沿在不断推进,退休科学家也要不断学习。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认识落幕的全国游泳冠军赛的他们

      在自己“发家”的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孙杨以15分04秒92夺冠,虽然距离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还有很大距离,但他能游完100米到1500米的项目已经是成功,而且还获得4金1铜的佳绩。在海拔800米的高原上,孙杨耗氧量很大,赛事最后两天还喉咙发炎,能够顶下来实属不易。

  • 波波维:爱将不告而别 爱妻离世

      马刺队昨天没有比赛,无法看到满头白发的波波维奇是怎样的状态,但可以肯定,这位NBA教父级的老帅正遭遇人生的最低谷,两种不同的离别,加剧着痛苦对这位69岁老人家内心的撞击。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陈忠林:“跨界”跨出人生精彩

    在外人看来,今年50岁的陈忠林就是个“奇才”: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竟然白手起家,跨专业做起电梯配件制造,并且在做到国内同行业规模第一、技术领先时,再次“跨界”进军新兴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并同样成绩斐然。

  • “香猪妹”张汉琼创业记

      今年29岁的张汉琼,是葫芦岛绥中县三峰香猪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自主创业,创业项目是饲养香猪,当地人称她为“香猪妹”。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