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82岁丁肇中仍精益求精,报告会上42次“纠错”

2018-07-19 11:10:43

诺奖得主丁肇中的42次“纠错”

  当设计师汇报方案时,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离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皱起眉头,盯紧PPT中的每一处细节。3个小时里,这位82岁的老人质疑、纠错、再质疑、再纠错,把气氛搞得像一场考试。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祖籍在山东日照,日照市科技馆要把丁肇中科学生涯中对现代物理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6个著名实验的模型都做出来展示,其中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制作难度系数最大。为此科技馆不惜重金邀请顶级设计师打造模型。

  7月12日晚,发生在科技馆里的这一幕,将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子无体积,有半径,丁肇中独辟蹊径证明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但当PPT上多次出现“电子半径小于10的负14次方厘米”的表述时,他又一次打断设计师的话,“这个尺寸是在1965年的实验中测定的,而随着探测设备灵敏度准确度的提高,到了2003年L3实验后,这个数字已经是小于10的负17次方厘米了,不能一概而论”。

  屏幕上出现一组实验效果图,丁肇中马上表示有几张“看不明白”,“这些图是在哪里找到的?谁提供的?”

  设计师顿时“露了怯”:“网上查到的。”

  丁肇中严肃起来:“这个不是实验效果该有的样子,这些图连我都看不懂,让别人怎么理解?”

  普通人难以理解眼前这位实验物理学家的固执和“不通人情”。他却坚持:“我做实验为什么多年都没出问题?因为我自己能力有限,不懂的事情一定不会说懂。你要给我解释,尤其是航天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航天的实验,一切等我听懂了之后再做决定。”

  AMS在太空中每天都发回海量数据,其分析过程繁琐,但“去伪存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一环。丁肇中表示,他通常组织2—6支国际合作队分析同样的数据。“最后将数据写成一篇文章,这6组先讨论,讨论后所有人都到我办公室来,我做投影,然后一句一句地念,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字、每一张图都要讨论,所以通常一篇文章要讨论3个小时。之后又有很多的改变,再讨论,通常要讨论到第20遍。最后再发表。”丁肇中强调,假设有任何的怀疑,绝对不发表。

  在审查国际空间站的设计模型时,丁肇中发现里面有错误,要求纠正,这难住了设计师:“设计制作国际空间站模型存在一定难度……”

  丁肇中问:“你们跟国际空间站那边有联系吗?”设计师答:“没有。”“谢女士(丁肇中行政助理),请把我的手机拿过来。”尽管已是深夜,丁肇中执意拨通了国际长途,与国际空间站工作人员沟通,马上解决模型中的错误……

  两次汇报会,丁肇中共为AMS阿尔法磁谱仪模型的设计方案纠错42处。

  专家点评

  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从“两场汇报里纠错42处”这件事上便可以看出。

  没有人能轻易地获得诺奖,是积累,是性格,是执着,是认真,支撑他们“鹤立鸡群”。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过不少诺奖得主、院士大家。我发现,在他们身上,“眼里揉不得一丁点沙子”的认真劲儿体现得非常突出,也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认真,不怕繁琐的执着,寻根究底的坚持,成就了他们常人难以企及的事业高度。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更需要科研工作者杜绝“差不多就行”的浮躁心态,重视积累,认真执着,用大成果、大项目为我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秦晓涵)

  (点评人:山东省科学院原副院长王军成)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张继科因腰伤退赛

      18日,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韩国大田站比赛继续进行。由于腰伤复发,取得两连胜的张继科退出本次比赛,备受关注的韩朝女双选手顺利过关。

  • 刘炜重回上海男篮

      上海男篮前队长刘炜时隔4年后回归球队,将在新赛季重披大鲨鱼队服出征。俱乐部与刘炜签订了一年的球员合同以及后续的教练合同,这意味着刘炜不仅将在故乡上海完成谢幕赛季并退役,也将在此开启他担任教练的新篇章。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老挝华商张廷江:从卖货郎到文化传播者

      张廷江是一名常年旅居老挝的华商,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在老挝已经拥有一家大规模的红木工厂。但现在最让他操心的不是如何扩大生意,而是怎样把学校建设好。

  • 新加坡创业者陈玉馨:职场女性,向前一步很关键(图)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法学专业毕业,从事10年金融律师工作,先后供职于两家全球顶尖律所……改变发生在2013年。那一年,陈玉馨来到北京,作为一家外企的代表律师同中国企业沟通“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事宜。令她自己也没想到的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逐渐被北京“接地气”的商业氛围与创业活力所感染。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