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郑小瑛:做音乐的摆渡人

郑小瑛
2018-08-10 08:41:34

做音乐的摆渡人

  与能否在国际大赛中获奖、能否跻身国际舞台相比,我认为更有价值的是把在外面学到的知识、技巧以及科学理念“洋为中用”,更好地服务大众,做好基础音乐教育

  我做指挥家的几十年,也是从事音乐普及和音乐教育工作的几十年。我主张交响乐、歌剧音乐同样应该为老百姓享有,“阳春白雪,和者日众”。

  1978年我担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复排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正式演出时,剧场里熙熙攘攘,弱音凄美的序曲竟无法开始,有观众趴在乐池边上问:“你们这是什么戏啊,怎么只唱不说啊?”观众席里还有人大声聊天、嗑瓜子,这让我心里很难过。于是,我决定每次开演前20分钟,带着写有音乐主题的纸板和小录音机在走廊进行“歌剧音乐欣赏”讲座。在讲座上,我告诉大家,歌剧是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观看时要注意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讲座受到听众热烈欢迎,有人在节目单上做笔记,还有人第一天没听全讲座,为此又去买了第二天的票再听讲座,等等。大家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感动着我,于是只要是我指挥,我就带着总谱、砖头录音机、演出服,挤公共汽车提前到剧院,讲完后直接下乐池进行指挥。其实,普及讲座并不容易,要避开生涩的音乐术语,做到深入浅出,每次准备都要经过一番斟酌。音乐没有具体形象,重在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意图以及基本知识,引导人们发挥想象力,这时候音乐家切忌炫耀学问。

  几十年来我可能已经做了数千场音乐讲座和边演边讲的音乐会,有人称它为“郑小瑛模式”。现在我已淡出舞台,但还有很多人记得我,我觉得这不是因为我的指挥艺术有多高超,而是因为我很在乎观众。有一次我带乐团在杭州演出,一对老夫妻坚持要到后台见我,说忘不了几十年前我在歌剧《卡门》演出前站在肥皂箱上给大家讲解的场景,为这次见面,他们特意带来一张小孙子学琴的照片给我留作纪念。还有一个孩子来信说:“那天在校园里偶然看到你们的演出,改变了我人生的追求。”这样的反馈带给我的幸福感真是无以言表。

  上世纪80年代,我和几位女音乐家创建我国第一个志愿者室内乐团“爱乐女”,把许多中外经典音乐送到各地大学,五年里演出300多场。2005年,殷承宗邀请我到美国卡耐基音乐厅合作《黄河》,硅谷的华人合唱团知道后,坚持请我到旧金山做一场讲座,原来他们很多人都曾是“爱乐女”室内乐团的听众。2009年我带厦门爱乐乐团在旧金山演出刘湲作曲的《土楼回响》,当需要与当地合唱团互动时,他们竟组织了240人的中西合唱团共唱客家之歌——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几十年来,正是广大观众的反馈和需要激励我“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我也在分享中收获人生价值。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在多个群众合唱团教唱抗战歌曲,在抗日剧社开演前和闭幕后热情洋溢地教观众学歌;我国交响乐团奠基人指挥家李德伦也做了许多音乐普及工作,他常常用风趣的语言带动起人们对音乐的兴趣。这些前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如今的音乐会常常有专人来做“导赏”,但如果指挥家自己解说,一定会增添亲切感和信任感,因此,我总是动员学生们到观众中去。

  在国内我推动经典交响乐和歌剧普及,在交响乐未被开垦的地方建立乐团;在国外我坚持在柏林爱乐大厅、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等国际一流音乐厅,向西方主流社会展示中国交响乐作品“洋为中用”的优秀成果。比如表现客家人精神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已在12个国家演出了71场,很受欢迎。

  近年来我的工作主要是努力推动“洋曲中唱”。现在国内流行用原文演唱舶来的歌剧。唱原文固然有其价值,但是对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洋曲中唱”更为所需。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唱各国“原文”,旁边的纽约城市歌剧院就只用英文演唱各国歌剧;英国皇家歌剧院演唱原文,旁边的英国国家歌剧院也只用英语演唱——我们呢?我国各地声乐教学多以照搬洋文为荣,许多演出以唱原文为“上品”,为此不惜砸下重金,罔顾有些演员并没有透彻掌握原文,台下观众更不知台上所唱。上世纪80年代,我和中央歌剧院合作的用中文演唱的《茶花女》在天津40天里上演39场,每场观众2000余人,场场爆满。我相信只要艺术家用心,就会出现更多“洋为中用”的精品,带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喜欢上歌剧。我坚定地认为,与能否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奖、能否跻身国际歌剧舞台相比,更有价值的是把在外面学到的知识、技巧以及科学理念,“洋为中用”地服务好中国百姓、做好基础音乐教育。

  我今年已经89岁,还想为身边的中小学音乐老师做一点指挥法基础的培训,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接棒音乐普及工作,通过几代人共同努力,为国民音乐教育再做一点实事。

  (本报记者徐馨采访整理)

  郑小瑛,1929年出生于上海,闽西客家人。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上世纪60年代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为世界合唱比赛荣誉艺术主席团永久成员,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金钟奖”终身成就奖等。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候选名单公布

      中国电影家协会9日在京公布了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候选名单,《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战狼2》《芳华》《建军大业》《唐人街探案2》《七月与安生》《十八洞村》《百鸟朝凤》《无问西东》10部影片上榜。

  • 于和伟:每个角色都有生活的声音

      由于和伟主演和担任艺术监制的电视剧《猎毒人》近期播放完毕,谈到创作过程,他说这个故事最打动他的是它的类型,主角吕云鹏最吸引他的是他的个性。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台湾民宿的新疆版本——一个台湾设计者的实践之旅

      占地5000多亩的芸农庄是一家集主题民宿、养生餐饮、果蔬种植、创意花田和亲子俱乐部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依托台湾民宿、旅游、餐饮相关行业协会的技术支持,总投资1.2亿元的芸农庄,经过一年的运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新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房车营地、无公害果蔬采摘、冬季冰雪游为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项目,仅7月就接待游客上万人,今年预计接待游客近十万人次。

  • 绽放在盐碱地的铿锵玫瑰——37名东北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

      在吉林省洮南市,有37名毕业于北大、南开、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女大学生走出县城又回家乡。她们扛起锄头、做起电商、闯进高端超市,像铿锵玫瑰在盐碱地上绽放,书写着“新农人”的勇气与执着。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