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研究科幻现象,但把言情小说当成一个现象来研究的就没这么多。这些研究者可能认为,科幻小说是中国现代化的副产品,和中国的复兴也许有某种关系。比如晚清到民国,从洋务运动以后,也许是最显著的一个试图进军现代化的关键点,中国第一次科幻小说的热潮刚刚在这个时期出现,探讨了技术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第二次,新中国成立,从一穷二白到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引起了科幻小说的共鸣。第三次,1978年以后,中国真正的现代化开始,而且进入全球化。第四次热潮中,除了刘慈欣、郝景芳在国际上获奖的亮点,全国知名的高校几乎都有科幻协会,正在改编成电影(网剧)的科幻作品大概有130部。中国科幻小说成为西方人主动翻译最多的文学品种之一,法兰克福书展上,到处都是《三体》。科幻大会、科幻图书展,能请到国家副主席到现场致开幕辞,这是魔幻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做不太到的……和现代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有关系。科幻是描述现代化尤其是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化的一种文学。
科幻文学是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镜子。刘慈欣的《三体》2010年连载完毕出书,这一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随后的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超过1亿,各种大宗商品占据世界第一,成为石油第一大进口国。中国科幻在这些节点中直接爆发,刘慈欣获得雨果奖,郝景芳获得雨果奖。大量的中国科幻引起世界关注,一些文学节都要请中国科幻作家参加。
这个解读,代表了对现代化的想象,对未来的关注,对中国未来的期冀。
另外,还有一个理论认为,科幻的兴起,和现代化有关,但不是最根本的关系。别的国家也有现代化,比如东南亚四小龙,为什么没产生科幻热潮?科幻的巨大爆发只在某些国家产生,比如英国、法国、美国、苏联、日本、中国。这个理论认为,科幻是大国雄心的代表,真正的大国崛起过程,一定会伴随着科幻的热潮。
中国科幻的关注点
民族的复兴和责任、人类的命运和宇宙的未来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总结了中国科幻的关注点。他认为中国科幻关注的话题,都是很尖锐的。在不同科幻作品里,主题都有“大国崛起”的母题:中国能否应对未来世界的变化、国外的冲击和宇宙的灾难甚至挽救人类世界。比如何夕最新的作品《天年》,也是第27届科幻银河奖最佳长篇,就是设想整个世界进入冰期后,以中国为基地建立一个拯救人类的机构。吴岩是世界上第一个给大学科幻专业授予博士学位的教授。
吴岩认为,这是当今中国科幻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然,还有更大的命题,有些科幻作家写得很远,在这些作品中,中国已经不存在了,整个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宇宙,在银河系中生存,比如江波的《银河之星》。角色仍然是人类,但每个人看不出是哪个民族,又像中国人又像外国人,名字可能是几个风格结合,哲学、技术也没有民族之分。这个“未来民族国家消失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情形”的命题,也成了科幻探讨的一个话题。
其他的命题,现在写得比较多的还有人工智能、医学、生命科学的进展对人的改变,后人类的话题等,很多甚至匪夷所思。
不同的科幻小说都探讨了人的终极命运,设想宇宙演化到最后是冰冷一团,这也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值最大原理,至少目前科学的主流观点就是这样。技术是第七种生命,任何技术发展到任何阶段,都可能因为偶然或必然的原因消灭了生物本身。这短短几十年内,就诞生了好几种——核武器、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在实验室里制造病毒……《未来简史》中也讨论过这个话题。
诗人北岛同样关心科幻,他刚刚策划出版的一本书,就叫《给孩子的科幻》。他认为中国的小孩一定要看科幻,不能光读诗,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在科幻里都写到了。
■快问快答:
问:出版了几部新书后,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科幻最重要的是,让你在这个世界之外,还能拥有另一个世界,用那个世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思路会多一些,角度也会更多一些,会看到事物之间不同的联系,会看到未来。
问:兴趣爱好在工作之外,还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您是怎么坚持的?
答:也不是特别坚持。核心,除了本职外,还要保持对世界的另外一种兴趣,其实互相之间是有帮助的。
问:科幻未来会不会成为取代主流文学的体裁?虚构和非虚构的边界在消失吗?
答:技术成为当代一个重要的主题。科幻小说应该提高文学性,主流文学也要关注“技术改变人性”。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也是魔幻风格。美国黑色幽默文学代表人物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成名作《五号屠场》就有科幻元素。今年好几个主流文学作家开始写科幻了,比如李宏伟的《国王与抒情诗》,非常好。
问:好科幻的标准是什么?
答:科幻一般是有一套“国际标准”的。
第一就是想象力,区别于一般的文学,超乎常人的想象、陌生感、疏离感,像上帝一样建立一个陌生化的世界,但同时可能像上帝一样在建立一秒钟后砸碎它。
第二,科幻小说不是魔幻小说,所以哈利·波特虽然得过雨果奖,严格意义不是科幻。它要和科学技术相关,好多科幻作者对前沿科学都是有所了解的,完全瞎想,或者完全根据情感去想,不是好科幻。这回好几个主流文学作家转过来写的科幻,都没进入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评选。
第三,科幻小说还是类型小说,所以我写的书,从这个角度也不像科幻小说,有人说我是一个边界的破坏者。正常的科幻应该是刘慈欣、江波、王晋康、何夕那样的。
第四,好的科幻小说要有思想性,这和一般的言情、武侠有区别。要提出一个命题,而且设想如果这样会怎样。
最后一个,文学性。科幻的文学性现在还不太够。如果这五个标准都能达到,就是好科幻。科幻电影还增加一个标准,视觉场面。
(本文据韩松老师和新华社科幻爱好者座谈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