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王大珩:开创新中国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2019-01-08 14:10:18

  新华社长春1月8日电(记者孟含琪)1953年底,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成立不到两年,在器材和设备十分简陋的条件下,一位青年人和同事们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随后不到6年的时间,又相继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显微镜、高精度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一系列光学仪器,建立了从研究到设计,再到材料、加工生产、检测的一整套科研体系,一举填补了光学领域的多项空白。

  他就是“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他一手筹建的中国科学院仪器馆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前身。直到如今,王大珩的精神依然是所里科研人员奋斗的指明灯。

  王大珩生于1915年。1932年,17岁的王大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王大珩远赴英国留学。1948年,王大珩放弃国外优越的研究与生活条件回国。1951年,他受中国科学院邀聘筹建仪器研制机构。

  在海外学习技术光学和玻璃制造技术的求学经历,让他拥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除了研发各种光学仪器外,王大珩还带领近千人的队伍,参与“两弹一星”项目所有光学研究任务,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靶场观测设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火球威力的高速摄影仪,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该项目对卫星上安装的对地观测相机提出极高要求,它既要达到较高分辨率,还要经得住自动拍摄的震动。在国外技术封锁的背景下,王大珩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加班攻克难题,最后如期完成任务。当卫星带着拍摄信息返回地面时,中国人首次成功地看到了清晰的卫星图像。

  王大珩倾尽一生发展祖国光学事业。临终前他只有三个心愿:编写“中国光学的学科发展史”;建立中国光学科技馆,让更多人了解光学知识;进行光学名词审定,出版一本光学名词的官方版本。在病床上,他还坚持起草光学名词审定的报告。

  2011年7月21日,王大珩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来源:新华网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哈姆雷特》再现全明星阵容

    著名导演李六乙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即将在上海大剧院带来两场演出,上海是该剧继去年11月北京首演后的第二站。作为莎士比亚最负盛名、最为人所熟知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迎来由中国人制作演出的最新版本。

  • 周冬雨台前幕后潇洒转身

    由李骏执导,周冬雨、罗晋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幕后之王》在东方卫视开播。这部描写电视幕后工作者职场、生活的作品,让身在行业内的演员们既熟悉又陌生。“最大的收获是这个戏让我真正感受了幕后人员的工作生活,作品对传媒行业有真正的解析,不是单纯谈恋爱的故事。”周冬雨说。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专访:“和中国一起做才能做好”——访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拜腾总裁...

    方向盘前的48英寸超大共享全屏、驾驶员触控屏和中央触控屏、全新环抱式中控台设计、人脸识别、智能语音助手、人车交互体验、自动驾驶……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9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拜腾智能电动汽车M-Byte车型的亮相,吸引了数百名媒体记者和参展商的关注。

  • 智能化生产 全球化发展

    作为全球视听科技产品及应用平台的领军企业,利亚德集团业务布局覆盖智能显示、景观亮化、文旅新业态及虚拟现实四大领域。目前,集团旗下有23家国内控股企业、8家国外企业、2000余家经销伙伴、9大生产基地及7大国际营销中心。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