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炜:学生是我生命的阳光(图)

特约撰稿 李晓璇
2019-05-20 08:42:46

“学生是我生命的阳光”

“语界忽惊凋巨擘,春风长使忆先生”——追记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炜

▲2015年毕业季,李炜教授在中山大学草地音乐会上为学生演唱。受访者供图

  2019年5月11日上午,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白色的花圈如云似海、墨书的挽联铺天盖地,上千名中大师生、各界人士自发从四面八方赶到追悼会现场,来送别一位他们深深敬重的好老师——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李炜教授。

  遗像旁边悬挂的主挽联“爱母校,爱师友,遍尝苦辣甜酸,能受天磨,引吭长歌舒浩气;精语言,精学术,兼擅唱吟念打,忽惊柱折,奠君清泪到黄泉!”出自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著名学者黄天骥教授之手,满溢着中山大学的领导、同事们对李炜教授英才早逝的痛惜之情。

  摆放在厅堂正中央的花篮上书的“不屈不挠,亦儒亦侠;至情至性,如父如兄”,则是六位已毕业的博士生代表全体授业弟子为恩师献上的挽辞,诉说着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对李炜教授的深爱与不舍。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近百家单位发来唁电,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学院、高雄中山大学等港澳台同行不仅高度肯定他的学术成就,更赞誉他振臂呼吁、积极促进粤港澳及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陕西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深切缅怀了李炜教授为西部高校与广东高校交流所作的学术贡献,盛赞他为人豪迈、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一身正气。

  “语界忽惊凋巨擘,春风长使忆先生”,李炜教授才59岁就溘然长逝,然而他的学问精神、师范风采长留在中山大学的师生心中。

  “语言研究南融北合”

  他认为作为一名现代学者,不能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不能只做为自己而做的学问,而是要做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后代有用的学问

  李炜教授先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攻读硕士学位,进入现代汉语研究领域;后又跟随著名语言学家唐钰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将研究视域拓展到汉语的历史演变研究。

  黄伯荣先生作为主编之一的《现代汉语》,被誉为中国文科教材销售史上的奇迹,历久不衰、畅销多年,为全国多所高校所选用。在他的晚年有一个心愿,就是将《现代汉语》变得更为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让《现代汉语》能够为21世纪的中国学生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而继续发挥作用。

  为此,李炜教授与其导师黄伯荣先生开始了合作编写中大本《现代汉语》的工作。该书从筹备到最终面世,从第一版到第二版,从编写配套学习资料《<现代汉语>学习参考》,再到拍摄《现代汉语》微课、《和你一起做作业》微视频……

  这一工作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李炜教授生前的最后一刻。期间,他和编写组的老师们在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教研室里开了两百多场教材编写和修改讨论会,每个周末都是吃着盒饭、喝着咖啡,熬过去的。

  李炜教授的博士生刘亚男时任中大本《现代汉语》的编写组秘书,她至今还记得,2012年春节该书第一版临近出版,为了书的收尾工作,李炜教授没有回家过年。大年三十当天工作到傍晚,李炜教授笑着对她说:“妮儿,没有饺子,咱们还是得吃点面,就吃个泡面,一起过个年吧!”吃着泡面,就着《现代汉语》的手稿,师徒俩吃得有津有味,那个除夕,也成为刘亚男一生中最难忘的春节。

  2015年李炜教授第一次患病做完大手术之后,也仍然坚持参加这一编写工作。

  同年,这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了它的繁体字版,盲文出版社出版了它的盲文版。

  “哇!想象一下,盲人朋友们用手来感受《现代汉语》、来学会《现代汉语》,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充满了诗意?同志们,我们要继续努力啊,编写的语言可不能太艰涩难懂了,我们简明性的编写原则要注意是连盲人朋友们都能‘摸’懂的简明易懂!”李炜教授跟编写组的其他七位编委激动地描述他的心情。

  为一本教材倾注十年的光阴,千锤百炼、不断打磨,在当今社会,殊为不易。在他逝世前,还在组织编写团队筹备编写该书的对外汉语版,为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华友华的汉语人才而殚精竭虑。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李炜教授敏锐地观察到,“走出去”的中资企业普遍面临着目标国本土汉语职业人才短缺的瓶颈,而目标国民众对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使用汉语工作的能力也有着强烈需求,形成一种“双向刚需”。

  于是,他从汉语本体研究与教学出发,带领团队全力研发以顺畅沟通为根本导向,短期见效、实用性强、职业指向明确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致力创制基于汉语本质特征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二语习得理论。

  2017年8月,李炜教授主持研发的国际职业汉语培训及评估标准体系正式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评审,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语言学界获得的第一个教育部科技成果。

  2018年8月,该项研究又获得了国家语委科研重点项目的立项。李炜教授曾充满情怀地说:“‘一带一路,汉语铺路’。希望能够通过为海外运营的中资企业提供本土化运营的语言解决方案,帮助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筑起一带一路的汉语服务之桥!”

  李炜教授常常对学生说:“要把学问写在大地上。”他认为作为一名现代学者,不能躲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不能只做为自己而做的学问,而是要做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对后代有用的学问。

  编写《现代汉语》如此,研究神经语言学也是如此。

  近几年,他在多年思考汉语多个本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汉语背后的神经机制也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他注意到,罹患失语症与语言认知障碍的人群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而语言学与神经学科、康复学科的合作,对于这些患者的语言恢复、语言治疗工作,有着不可预计的作用。于是成立研究团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喜人成绩。

  2018年,中山大学批准拨款在中文系成立中山大学神经语言学教学实验室,他本人担任实验室主任,成立仪式当天他的致辞是这样说的:

  “我们要努力用上最先进的进口设备,学会国际上最先进技术和研究方法,但不能对国外主要基于印欧语的研究思路亦步亦趋,我们要坚信汉语在本质特征上与印欧语有着重大的差别,我们要做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是基于汉语的神经语言学。”

1 2 3 共3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冼星海”演技炸裂

    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命中最后5年经历为内容的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合拍片《音乐家》,目前正在公映。这部电影是中哈电影界的首次合作,也是中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人文合作的重点项目。

  • 朱婷,收获更好的自己

    5月17日,朱婷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布文章《女排2号今天上线》,宣布回归国家队。结束了土耳其联赛3年的征战,新赛季她将在国内联赛打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乐享发明创新的侯宁一家

    侯宁是北京海淀区居民,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她的家庭由父母、夫妻、儿女六口人组成,三世同堂,多年来,秉持“品味书香创新是侯宁一家的显著特点,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注社会热点。2003年“非典”,侯宁设计医护人员专用面罩

  • 黄齐福:80多的年龄 “80后”的朝气

    被大家称为“福伯”的黄齐福,一直在奋斗:17岁参军,23岁入党,67岁再创业,76岁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如今依然朝气不减,奋斗不止,每天坚持早上六点多起床,八点半之前到公司上班。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