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骨科泰斗冯传汉:他用一生描绘我国现代骨科发展轨迹

2019-06-19 14:25:42

冯传汉(右一)指导学生做科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供图

  2019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的骨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原北京医学院副校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创始人冯传汉逝世。冯传汉的离去,让医学界、教育界为之悲恸。

  冯传汉倾其一生,致力于骨科学临床与基础研究,他推动了我国手外科、肩关节外科、骨肿瘤学科的发展。他还积极投身医学教育,培养出大批学术骨干。他用一生,描绘出中国现代骨科的发展轨迹。

  矢志学医,为解人民之疾苦

  1914年1月26日,冯传汉出生于湖北汉口,他的父亲是江岸铁路医院的一名医生。在冯传汉的记忆中,儿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父亲怎样诊病治病。父亲的品德风范、同胞的贫瘠苦痛,在冯传汉幼小心灵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也成为他矢志学医,为解人民之疾苦的原始动力。

  1932年,冯传汉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协和医学院。1940年,他从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并留任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不承想,刚刚穿上白大褂成为一名年轻医生的欣喜还没退去,冯传汉就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

  1941年12月8日,侵华日军占领协和医院,并责令医院解散,全体职工被迫离开。冯传汉的朋友、同事纷纷离京,有的南下,有的回乡,他也曾一度陷入迷茫。最终,冯传汉决定继续留在北京,跟随钟惠澜、林巧稚、孟继懋等多位专家一起,到北京中央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工作。北京中央医院始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集资建立并管理的第一家综合医院。1942年,冯传汉在该院担任外科总住院医师。

  苦心孤诣,推动我国骨科学发展

  1944年,冯传汉开始从事骨科专业,并在孟继懋教授的支持下成立了骨科组。1949年8月,他赴英国进修。1949年10月1日,远在异国他乡的冯传汉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让他更加充满干劲。

  从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年轻医生,到德高望重、卓有建树的医学大家、骨科泰斗,冯传汉为我国骨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冯传汉创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他率先在国内开展屈指肌腱损伤修复手术,发表中国第一篇手外科论文,在骨结核、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习惯性肩关节脱位、骨肿瘤切除关节重建假体设计与应用等领域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冯传汉还是我国骨与软组织肿瘤研究的奠基人,自1964年起,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骨巨细胞瘤系列研究。1982年,应美国骨科医师学会邀请介绍中国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1984年,在冯传汉的倡导下,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骨肿瘤研究室。其主持完成的骨巨细胞瘤相关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甘为人梯,化育桃李遍天下

  除了自己潜心钻研,冯传汉还甘为人梯,不断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从医从教数十载,冯传汉桃李遍天下。对于他来说,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学生成为中国骨科发展的中流砥柱。

  亚太地区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郭卫是冯传汉的学生。他说,每天中午冯教授端着饭盆,边吃饭边了解我们的课题进展情况的情形,是当年读博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博士毕业后,郭卫去美国深造,临行前,冯传汉对他说:“希望你早日学成,回来发展中国的骨肿瘤研究”。

  “在我前进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渗透着冯老师的教育、帮助、鼓励和鞭策。”骨关节领域的领军人、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所长吕厚山每每提起自己的老师,都无比动容。吕厚山清楚地记得,1984年,在他去美国学习前,冯传汉专门和他谈了两个多小时话,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传授在国外的学习方法,并提出尤其要注重科研思路和手段的掌握。在吕厚山学成归国后,冯传汉又帮他成立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并每周来查房,探讨复杂病例等。他们一起克服了晚期重症类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高度屈膝畸形、严重骨质疏松、严重肌力不足等诸多难关。

  已故的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医学教育家、著名医院管理家杜如昱,生前在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冯传汉时,最爱用“终其一生,受益匪浅”来形容。

  广涉博学,不做专家做“杂”家

  提起冯传汉,多数人都会将他定义为骨科专家,但冯传汉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常说:“我是一个‘杂’家,可不是什么专家。我的目标是一专多能,宽博与精深兼顾。”

  医生、教师、研究人员、行政管理者,还做过学会和出版社的管理工作,完成了原卫生部委派的出国援助工作,出国考察团的专访工作……细数冯传汉所涉足的领域,的确足够宽博;总结其所取得的成就,又的确足够精深,而这背后,是孜孜不倦、勤奋不已的精神。这些被旁人认为了不起的成就和经历,在他本人看来,却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他对自己的评价也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勤奋,他总说,我只是一个勤奋的人,愿做一辈子勤奋的学生。

  2003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筹备编辑骨科发展史,冯传汉成为主编的不二人选。当时,已经89岁的冯传汉愉快地接受了这项繁重的任务。从收集事迹材料、核对考证、反复推敲、整理出脉络,仅仅花了6个月时间,他就完成了讲稿、图片和近20万字篇幅的书稿。2004年,90岁的冯传汉主持编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成长发展的60年》。百岁高龄的他,仍关心国家建设、关心医学发展,每天伏案阅读、笔耕不辍。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冯传汉故去了,但他以身树起的时代丰碑,仍深刻启迪和强烈感召着后来人。

  (本报记者 田雅婷)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北京文化“掌舵人”宋歌:中国电影类型和题材需创新

    北京文化“匠心·呈万象”主题新片发布会17日在上海举行。作为《我不是药神》《战狼2》《流浪地球》等多元爆款大片的出品方,北京文化的“掌舵人”宋歌以投资人身份现身并分享经验,“中国电影类型和题材皆需多作创新,我们应多拍反映社会正能量的电影”。

  • “全场最佳”彭诗梦: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面对西班牙队全场8次角球、24次射门、89次攻入中国队前场30米区域,中国队球门不失,门将彭诗梦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功臣——她被评为“全场最佳球员”就是最好的说明。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