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从事农业科研40多年 这个教授像农民

2019-06-24 09:32:32

  韦本辉在查看水稻长势。资料照片

  韦本辉旧照。资料照片

  韦本辉,1954年生,广西北流人,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常年钻研深耕深松不乱土层全层耕、底层耕(遁耕)技术和淮山药等农产品培育,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审定新品种26个,出版专著10部。

  “好消息,粉垄机械、耕作效率已经获得重大突破,耕作深度50厘米左右而不乱土层,粉垄推广应当可以很快推开了!”广西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韦本辉又在微信朋友圈“报喜”了。

  类似的消息,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在韦本辉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作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员,1954年出生的他已深耕农业科研40多年。“每当粉垄研究取得新进展,我都很开心,哪怕一丁点成果都忍不住想跟大家分享。”韦本辉笑着说。

  “一点点动手做对照实验,我几乎挖遍了全国的土啊”

  “玉米鲜重亩产810公斤、增产73.0%,其玉米籽粒盐(钠)含量减少20.81%;高粱生物总量平均每亩8220公斤、增产287.9%。”2018年9月17日,由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专家现场验收宣布,粉垄物理改造盐碱地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粉垄耕作与栽培技术,简单说就是用钻头代替犁头,垂直入土深旋耕,把土打碎。一般用犁头翻地翻的不深,但用钻头就可以深到三四十厘米,松松土、透透气,活化土壤资源。”韦本辉说,目前,粉垄技术已在25个省份的35种作物上得到了应用。在不增加化肥、农药和灌溉用水量的条件下,农作物可增产10%—30%。

  “盐碱地、砂姜黑土中低产田、退化低产草原……土质不同,技术就要变化。一点点动手做对照实验,我几乎挖遍了全国的土啊。”韦本辉说,自2009年开始粉垄研究,10年来他几乎日夜不停,倾注了全部心血。

  为了让粉垄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他走遍全国进行调研,有时一周走5个省份,“累得好几天缓不过劲来。”“土壤剖面基本上是我自己挖,我做农活可不比年轻人差。”韦本辉回忆说。

  有一次,他一大早赶到广西隆安县的实验基地挖土壤剖面,但土质很硬,即便挖一米多深也很费劲。等挖好土壤剖面并完成调查后,已是下午两点多,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忘了吃饭……

  “每次出差回来,衣服、鞋子上都沾满泥,老伴说我一把年纪还老往田里钻,不像教授,倒像个农民。”韦本辉笑道。

  “小时候的经历,让我特别担忧粮食安全,所以这一做就是40年”

  韦本辉自小与土结缘。“小时候家里穷,村里常常靠救济粮度荒。”韦本辉说,“我从小就想研究农业、多打粮食。可以说,小时候的经历,让我特别担忧粮食安全,所以这一做就是40年。”

  韦本辉是村里的第二个高中生,高中毕业后,他回家继续干农活。“我发现别的村水稻长得比我们好;同样的地,人家就能自给自足,为啥我们得靠救济粮?”他暗自观察、试验,最终发现,村里种地,把秧苗插到地里就不管了,然而,合理排水、让稻田干湿交替和冬季改土,才能使水稻增产。

  韦本辉兴奋地走家串户,劝大家按他的方法种田,结果吃了不少闭门羹。“有人说,我们种了一辈子田,还要一个小年轻来教?”他只好带着一些愿意尝试的人一起种,当年就大幅增产,“后来大家都改了种田方法,村里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彻底变了样。”

  韦本辉说,这次经历给了他学习农业的信心和兴趣。1975年,他考上了广西农学院。1978年,韦本辉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广西农业科学》期刊编辑,“刚开始很不习惯。以前都是在农场拉牛耙地,天天下田观察,突然离了土地、进了办公室,感觉不踏实。”韦本辉说,办公室一坐就是10年,但他很感激,“没有这10年的科学素养积累,不可能有后面的成果。”1990年,他主持承担《广西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获得了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

  “再之后我就到了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工作,回归了土地,主要开展薯类研究。心里很舒坦!”近年来,韦本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奖十余项,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审定淮山药等新品种26个,出版专著10部。

  “与泥土打交道,我才觉得安心”

  “这些年我几乎没有双休,周末也会来办公室上班,但我乐在其中。”韦本辉说,他习惯了利用刚睡醒、洗漱、走路等零碎时间思考问题,有想法立马记下来。“我的专著和论文,大多是靠这些时间完成的。”

  “也不是没有动摇和迷茫过。”韦本辉说,遭遇过困难,也面临过诱惑……

  2000年,韦本辉到处收集淮山药种质资源,但走了许多地方都找不到理想的种质。“在广西容县杨梅镇的大片淮山地前,我忽然心灰意冷,觉得可能再也找不到了。”正要下山,韦本辉突然发现了一株株型和叶片都与众不同的淮山。“我太高兴了!立刻掏出工具来挖!”韦本辉说,这株淮山的根茎肉质鲜白、薯条粗大,后来经过单株系统选育、田间试验等,并定名为“桂淮6号”,最后通过了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目前,已在广西、江西、浙江等长江以南地区推广应用。

  “20年前,家乡看中我的农业技术,想请我去当主管农业的官员。”虽然纠结过,但韦本辉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泥里打滚”。“与泥土打交道,我才觉得安心。还是要坚持!”韦本辉说,经此一事,他更坚定了对土壤研究的信念,“我这辈子就希望做出更多造福农民的成果,大家对我研究成果的肯定就是对我人生的肯定。”

  “我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觉得身体还行,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科研人员,我想继续做下去,一辈子都要站在田地里。”韦本辉说。(本报记者  李  纵)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吴磊献唱《我和我的祖国》在校庆祝建国70周年

    吴磊昨天参加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演出晚会,和师哥师姐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少年清澈嘹亮的嗓音,带领大家一起感受对祖国的敬重与热爱。身穿简单西装,搭配利落的短发,清爽干净。

  • 曾轶可就机场事件道歉 经纪公司暂停其工作行程

    “我承认自己前两天言行失当,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在这里我向所有人致歉,如果有机会我也愿意对当事警官当面说声对不起。对于自己这一行为造成的影响,我愿以个人最大能力承担后果。”10年前在“快乐女声”的舞台上备受争议,曾轶可一定没有想到,10年以后她会以另一种方式受到关注。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应琦珩:创业路上的“布道者”

    从2003年初创到今天,16年来,应琦珩和他的伙伴们,就干一件事:育人、助人,成人之美。他每年促成10多万人就业,辅导800家小微企业,让200多家“长大成人”。正因为这些,应琦珩被业界誉为“辛勤的园丁”“创业导师”。

  • 林巧玲:打造园林行业的标杆企业

    “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我心里也有火热的梦想:我要打造美丽草桥,打造园林行业的标杆企业。”2011年,林巧玲接受草桥实业总公司董事长王茂春的邀请,离开环境优越的中国航天建筑设计院,到草桥实业总公司下属企业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担任总经理。彼时,林巧玲只有28岁。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