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南疆有位“核桃公主”

——塔里木大学教授高山、张锐夫妻“妇唱夫随”为基层百姓送科技的故事

本报记者 王瑟
2019-07-15 11:13:35

  见到高山时,他正在办公室忙碌着,身边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正跑来跑去。“没办法,孩子妈妈忙着给学生考试,家里也没人管孩子,只好带到办公室了。”高山带着歉意说。

  几天前,高山与张锐夫妻刚刚从和田地区墨玉县回到学校。“我们在那里召开了一次农业新技术现场会,就是在核桃树下套种油菜的试验,受到农民的极大关注。一亩地能增收近1000元。”高山兴奋地说。

  “解决农民种植技术问题,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高山学的是农学专业,张锐学的是园艺专业,两人都是塔里木大学植保科学学院的教授,早就被老师同学称为“妇唱夫随”的科技特派员。

  “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我俩有一个共同点,一直都很热爱农业。多年来,解决农民种植技术问题,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张锐笑着说。

  张锐在新疆南疆地区农民口中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核桃公主。因为她坚持把科研目标盯在南疆农民种植最多的核桃上,解决农民在种植核桃中遇到的问题,被农民亲切地叫响了这个名字。

  一次,张锐和高山来到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核桃林场调研,发现有个叫铁江萍的果农不懂核桃施肥技术,施肥过多导致核桃露仁问题严重。

  他们立即带着自主研发的核桃专用肥来到铁江萍家的核桃园做实验。他俩拿起坎土曼,在每两棵树间挖出一条40厘米的施肥坑,铺上塑料薄膜,避免相互吸收水肥,从而帮助铁江萍实现了精准浇水、精准施肥,提高了核桃品质和产量。

  “这两口子真能干,在他们的技术指导下,我家的核桃不仅结得多,而且品质很好。”铁江萍的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

  “让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丰收”

  两年前张锐第一次来到和田地区墨玉县做科技服务时,村民们都不愿意让她修剪核桃,因为种了几辈子的核桃树,从没听过要修剪。多次宣传后,一位名叫斯依提·吾守尔的农民主动站了出来,“张老师,还是去我家果园吧。”

  顿时,大家一窝蜂跑到斯依提·吾守尔的果园里听张锐讲课。“张老师你看,这个长满核桃苞的树枝,都被你剪掉了,还怎么结果子呀?太可惜了!”斯依提·吾守尔心疼地拿起枝条,不解地问张锐。

  “现在把这些枝条剪掉,是为了以后能长得更好,等到了明年,你就明白了。”张锐回答道。

  年底时,斯依提·吾守尔兴奋地告诉张锐:“我家的园子,就是按照你教的方法剪的,今年结得特别好,核桃长得又多又大,太诱人了。”

  第二年,张锐再次来到墨玉县科技示范园进行科技培训,村民们争着抢着邀请她去果园里授课。

  凭着一股拼劲儿,结合当地实际,张锐制定出核桃直播建园及一年四熟生产规程,摸索出一套适合南疆核桃快速建园的新路子。目前,在南疆推广示范核桃直播建园3万多亩,为果农增收节支9000多万元。

  最令张锐难忘的是,当年她怀孕后到农民家里教授核桃枝修剪技术,身边的农民看着这个个头不高,又是个大肚子的女人要爬树,吓得都劝她别上去了,在树下说说就行了。但张锐不管三七二十一,麻利地爬上核桃树,一边讲解一边剪起了树枝。

  “那天临走时,许多农民都围在我身边,感谢我。我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出来,他们还想让我再来。第二年我又来了,是抱着孩子一起来的。当时孩子正在吃奶,我把孩子放在农民怀里,就给他们讲解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哭了,我再抱回来吃口奶,坚持为几个地方的农民解决了种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都很感动,一个劲地感谢我。我觉得,我们做农业科研的人,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学到、研究到的最新成果都奉献给农民,让他们享受到科技的力量,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丰收。”张锐一脸轻松地说道。

  “看到种植户多挣钱,我们付出再多都觉得值”

  作为农学专业的老师,高山在陪着妻子张锐为农民讲解核桃种植遇到问题的同时,更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教给农民。

  和田地区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帕恰克村村民依明提·吐地是他多年帮扶的对象。去年年底,依明提·吐地高兴地给他打来电话说:“高老师,我们全靠核桃吃饭,按照你教的方法,我家的核桃又大又圆,小麦也长得很好,收入增加了很多!”

  在高山的技术扶持下,依明提·吐地不仅新盖了砖瓦房,院子里还养了花,种了葡萄。“尝试林粮间作技术,我家的核桃树变成了摇钱树。”依明提·吐地尝到了科技的甜头,成了村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6月上旬是棉花生育期施肥灌水及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高山来到阿克苏地区一些乡村做科技服务。他在棉田就地取材,选取有代表性的棉株,为农户讲解示范棉花蕾期生长发育特征与农艺技术措施,枯黄萎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蚜虫和红蜘蛛防治措施,棉花揭膜质量要求等技术。

  为了帮助大家尽快掌握农业新技术,高山在田间地头办起“春耕课堂”,手把手教村民选种子买化肥农药;为科技示范户捐赠棉花和红枣专用复合肥、棉花新品种、枣树修剪工具和农资等;编印发放棉花高效栽培、红枣整形修剪等方面的维汉双语版手册;手把手示范推广枣棉间作立体栽培技术。

  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业示范点,高山通过棉花“节本增效”示范与推广,显著降低了棉花生产管理成本,棉花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每亩地节支增收275元,增加经济效益300万元。

  张锐和高山跑了多少地方?帮助了多少农民致富?高山笑着说:“没算过,真没算过。但我的汽车可能能告诉你。我的车一年要跑二十多万公里,我和张锐除了学校的授课外,就是去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增收。张锐每次的请假条,一般都是一星期左右的时间。”

  作为从事农业科技的老师,刚开始由于剪掉果树枝条被老乡拿着坎土曼追着打,到现在成了农民最欢迎的农业专家,这一转变彰显了他们为农民服务的真心与赤诚。

  说起这一点,高山笑着说:“我俩都热爱农业,看到种植户多挣钱,我们付出再多都觉得值。再说了,广阔的田地正是我们撰写论文最好的稿纸,也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地方,我们没有理由不这样做。因为基层需要熟知牛羊脾气、听得见果树呼吸声、读得懂棉花生长密码的人。”

  (本报记者 王瑟)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陈建军:“铁人式”献身油田的好干部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切阳什姐:千米赛道走出“巾帼”风采

    1990年,切阳什姐出生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她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切阳什姐入选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 对话两代体育人 坚持,拥有一个更坚韧的人生

    1958年,新中国第一代网球运动员梅福基登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舞台,并闯入男单第二轮,就此开启了中国网球选手在大满贯赛上的追梦之旅。1961年,15岁的王福章进入北京网球队,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他热爱的网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追梦天使”张超凡:单手绘就追梦青春

    7月1日,吉林省超凡教育集团的梦想寄语墙上又多了许多留言。这一天,在集团的梦想课堂里,来自长春市迎宾路小学和宁静小学的小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别具意义的一天。从小就没有左臂的张超凡用自己求学创业的励志故事和奋斗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 冷菊贞:用好风景写出创业经 唤醒东北贫困古村的金山银山

    2015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委下达驻村第一书记任务之后,在市里任职的冷菊贞主动请缨回到饶河,来到了小南河村。当冷菊贞第一次踏入这片古朴的村落时,她看到了“穷”,但也发现了“美”。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