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追梦六十年,我依旧年轻”

2019-09-02 08:20:19

  60年前,寻着钱学森的足迹,他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60年后,第二届“钱学森力学奖”颁奖典礼上,年过八旬的他精神矍铄、问鼎殊荣。

  “钱先生是我非常崇敬的科学家,获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我感到很荣幸。”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教授杜善义,历经一个甲子的追求,用奋进与智慧书写了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初心。

  梦想,从一份招生简章开始

  “1959年,在高考报考志愿时,我看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科大)的招生简章,封面画着地球和卫星,打开一看发现近代力学系主任是钱先生,我就义无反顾地报考中科大。”杜善义说。

  那时,中科大刚成立不久,虽然招生规模小,但大师云集,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严济慈等一批科学家亲临教学一线。听过钱学森开设的《星际航行概论》等课程,杜善义在心里种下了航天梦。

  5年学习让杜善义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荡,更坚定了科学报国梦。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自习室和实验室,“把一天掰成两天过,别人一个月看完的书,我一周就看完了。”他说。

  1964年,杜善义毕业后到哈工大任教。1980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外交流。一个偶然机会,杜善义了解到复合材料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

  所谓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材料,可以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在性能和功能上得到提升。他发觉,复合材料前景广阔,立即把研究方向从断裂力学转向了复合材料。

  “只有把结构设计优化,才能把材料用到极致。”不久后,杜善义提出用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材料在研究和应用中的新问题,也就是“力学+新材料”,这一交叉融合的思路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

  回国,开创中国复合材料之路

  1982年,杜善义毅然回国,并将复合材料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国家在最困难的时候把我派出去,我一定要为国家建设出力。”

  那时,我国航天事业正面临着材料更新换代的难题。杜善义提出,要想提升性能就必须使用复合材料,既能减轻重量,又能提高有效载荷。学校给他5000元科研经费,他走上了复合材料之路。

  1987年,哈工大成立我国首个航天学院,杜善义担任首任院长。他将与航天联系密切的学科、专业有机整合,并邀请航天领域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指导学院发展及学生培养。

  在航天上,结构轻量化是永恒主题,每减轻1克的重量,就会节省巨大成本。1989年,杜善义创办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以下简称复材所),带领团队解决了热防护材料与结构中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突破了材料超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等多项技术,研发成功多种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率先开展了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在航空航天和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杜善义说,对一个学科、一个团队而言,想要取得新突破,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在他看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个颇具颠覆性的关键材料。

  在杜善义的倡导和支持下,一批碳纤维企业蓬勃发展,既满足国防、航空航天需要,还辐射到能源、船舶、海洋等民用领域。大到飞船、大飞机,小到钓鱼竿、网球拍,新材料以轻盈之姿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高站位”“长远眼光”“战略思维”,是身边人提起杜善义的高频词。“他总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研、指导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工大常务副校长韩杰才说。

  跨界,打造一支能打仗的科研铁军

  杜善义的超前眼光不仅体现在科研领域的开拓、科研方向的判断上,还融入人才队伍的培养中。

  力学、复合材料、航天事业,杜善义是一位“跨界”专家,他培养的学生也是复合型人才。他招的学生不局限于力学、材料专业,还兼有其他专业。他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尝试,在这个大熔炉里快速提升和发展。

  青年教师处于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阶段,杜善义倡导为具有学术潜力的青年教师开辟职称评定绿色通道。从2012年起,哈工大创设“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每年都有10余位青年教师由此被破格提升为教授。

  1984年出生的彭庆宇是这一计划的受益者,他说:“身在复材所,就像站在科研高原之上,能接触到最高端、最前沿的研究项目。我们在这里有发展、有前途,有机会实现从‘百里马’到‘千里马’的晋升。”

  “崇德广业,穷理致用”,这是杜善义题写的复材所所训。他的学生、航天学院教授赫晓东说:“团队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即便是假期,楼下的停车位也都是满的,大家都一股劲儿、一门心思做科研。”

  “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得到过杜先生的培养和关爱,他的品德、学识和魅力让这个集体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成为年轻学子向往的人才高地。”哈工大航天学院院长孟松鹤说。

  指导学生、规划科研、报告讲学、调研访问……时间表排得满满的,耄耋之年的杜善义依旧忙碌。他说:“报国者永远热血,追梦人永远年轻,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杜善义的学生始终记得他在谈及心愿时说的话,“我最希望我的学生超过我,只有这样,时代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有希望。”(杨思琪)

  (据新华社)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做新时代的筑梦人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韭菜花开情满山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为世界顶级发动机贴...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专访台湾音乐人玛斯卡:音乐与生活的态度

    在今夏一档名为《乐队的夏天》人气音乐节目中,主唱为台湾歌手的Mr.Woohoo乐队引发乐迷关注。与中国大陆擅抒情或呐喊的乐队不同,他们具热带气息的音乐轻松、律动,获赞叹“第一次知道中文雷鬼可以这么好听”。

  • 巩俐新片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正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这次没有“中国毯星”,中国演员中只有倪妮、钟楚曦两位女星亮相红毯。不过,令人关注的是,今年中国电影人依然很亮眼,有5位导演作品入围,其中有2部入围主竞赛单元,即娄烨执导、巩俐主演的《兰心大剧院》和杨凡执导的动画《继园台七号》。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3位企业家畅谈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天,国新办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民营企业家代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尤尼泰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裁蓝逢辉,围绕“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 施克松:延续百年水仙传奇

    在中国,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的水仙最为有名。近几年来,崇明水仙重回市场,在各大花市深受市民喜爱,这其中离不开上海工匠、崇明“施家花厢”的后人——上海崇明百叶水仙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克松的不懈探索与努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