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阳凡林:力解海陆地带“划界”难题

2020-08-13 10:14:29 来源:科技日报

  人物档案

  阳凡林,1974年7月出生,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山东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海洋测绘、大地测量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项目多项,近5年以一作或通讯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件。项目成果在国家海洋专项及测绘、外交等部门和单位推广应用。

阳凡林在千岛湖开展实验活动 受访者供图

  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传统管辖海域,存在大片测量空白区,就算是已有的海岸带调查成果,海陆交界处也常存在较大未测的缝隙。

  他参与完成的成果,被应用于尼日利亚等国大陆架划界中,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发明了多波束假地形处理方法,开发了假地形处理软件模块,解决了假地形改正关键技术问题;

  他研发的软件,为大陆架界限点的确定提供了高精度地形数据,成功应用于国家海洋专项……

  他就是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院长阳凡林教授。

  “‘人不方便下、车下不去、船上不来’,海岸带、岛礁等复杂海陆过渡带等区域一直是测量难题。”8月初,阳凡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已潜心研究了20多年。目前,他正带领团队忙着关于海陆过渡带船载一体化高精度无缝测量与应用关键问题研究。前不久,这一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筹建国内首批海洋测绘专业

  1974年,阳凡林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自幼学习成绩优异。1998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教授。

  “在校学习期间品学兼优,两年半的时间即完成了博士阶段的学习,在我国海洋测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立德树人方面成效显著。”刘经南如是评价阳凡林。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2005年至2007年期间,阳凡林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金翔龙院士、李家彪院士和初凤友研究员。这期间,他参与了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大陆架专项、西北太平洋专项等重大项目,研究视野进一步开阔。

  阳凡林认识到,“经略海洋”,首先要进行海洋测绘,才能“认识海洋”。作为海洋开发基础和先导的海洋测绘尤其重要。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传统管辖海域,存在大片测量空白区,就算是已有的海岸带调查成果,海陆交界处也常存在较大未测的缝隙。随着海洋经济深入发展、海洋活动急剧增加,对复杂海域进行高精度全覆盖测量需求愈加迫切,这也一直是我国海洋测绘的技术难点。

  为此,2009年,阳凡林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山东科技大学同事一起筹建了国内首批海洋测绘专业。

  截至目前,该专业已培养了7届毕业生。各届毕业生都是刚一毕业,即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呈现供不应求局面,该专业现已成为山东科技大学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成果被用于联合国划界文件中

  阳凡林告诉记者,对海岸带、岛礁等复杂海陆过渡带来说,传统的测深仪声波无法到达,激光难以穿透一般水质的水面,导致相关区域测量存在一定宽度的空白,难以绘制一体化地形图。

  为此,该团队研发了一套效率高、风险低、精度高的海洋测量技术与方法,显著提高了我国海底地形测量技术水平。举例来说,他们研制的包括多波束测深技术在内的船载一体化测量技术,能够实现海陆过渡带地形无缝测量,同时获取其空间信息。由于其精度高,风险性低,而准确性更强,加上采用船载移动测量系统,一次航行可完成全部测量。

  此外,他们还发明了一整套海底地形地貌数据处理与成图技术,能够准确绘制包括河床、海岸线、海岸地貌、人造结构等在内的完整水上水下地图,便于人们直观、感性地认识海陆过渡带地形。还配套开发了海底地形采集、处理、成图与应用系列软件,直接服务于大陆架划界、数字海洋建设、海底科学研究、新版海图出版和工程环境勘测,经济效益显著,市场需求前景巨大。

  “没有哪一项成果是唾手可得的。做科研会碰到难题,会遇到很艰难的阶段,只有坚持探索,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阳凡林说。

  已跟随阳凡林学习5年的海洋测绘专业在读博士生崔晓东回忆说,在复杂海域高精度全覆盖地形测量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攻坚阶段,阳凡林带领团队昼夜不停,攻克了无数个技术难关。有一次出海,碰上狂风巨浪,阳凡林没有迅速去避风港,而是坚持采集一条长达几十公里的测线数据。铜钱大的雨点砸在甲板上,工作船在海里上下颠簸,异常凶险。阳凡林抓栏杆的手都麻木了,下船后海浪颠簸的感觉久久未消。“虽然历经艰险,但当拿到完整数据时,一切都是值得的。”阳凡林说。

  正是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和“遇到南墙撞破墙”的决心,让他在科研上收获颇丰。他参与完成的“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负责研发的“多波束测深精细处理软件”为大陆架界限点的确定提供高精度地形数据,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向联合国大陆架委员会提交的划界文件中。

  二十年来始终未离三尺讲台

  面目清俊,气质儒雅,阳凡林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和蔼可敬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阳凡林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承担本科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无论平时工作多么繁忙,他总是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他虚心向前辈专家学习,不断吸收并改进国内外同行的优秀课件,尽量以较多的实例吸引学生的听课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趣才能学到东西”是学生对他的评价。2016级海洋测绘专业博士研究生辛明真感激地说:“疫情期间,以‘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的自觉,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坚持刻苦学习,精心钻研,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完成高水平论文2篇。”

  阳凡林告诉记者,担任山东科技大学海洋测绘学院院长后,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但他依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海洋测量技术》《海底地形测量》《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空间大地测量》等9门课程,同时承担本科生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

  课堂上,阳凡林用渊博的知识教授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课下,他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利用自己的丰富阅历,引领和鼓励学生坚定报国信念,树立远大目标,珍惜青春年华。近年来,他培养的学生30多人参加大洋科考、极地科考等任务。

  为什么不愿意离开三尺讲台?阳凡林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任务就是育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教师的责任。”

  在做好老师授课的本职工作的同时,阳凡林还与同事一起建立了海洋测绘学科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和高层次科研平台,组织撰写了我国首套《海洋测绘丛书》,该丛书被列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解决了海洋测绘教育20多年以来教材缺乏的问题。

  “相比称呼他阳院长,我们更喜欢叫他阳老师——最难忘的恩师,因为他总是能在我们迷茫时指明方向、提供帮助。”测绘工程2016级同学王峰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来,阳凡林荣获“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阳凡林做事喜欢“钻”,求“精”求“深”。阳凡林说:“一旦决定要做的事,就要精益求精,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他要做的就是着眼于海洋测绘高科技,力争为国家开发海洋提供更多的海洋自然地理要素,在经纬大地烙刻奇迹,在岁月深处续写荣光。(记者 王健高 通讯员 信永华 秦昌盛)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易建联:伤病也不能阻挡我继续前行

    赛季获得创纪录的31连胜,广东队闯入总决赛并不意外,但是也绝非一帆风顺。半决赛中,因为易建联的受伤缺阵,他们一度被顽强的北京队逼入绝境。为了球队的荣誉,阿联不顾伤痛的困扰,勇敢地站了出来。

  • 周涛,写一封穿越的“情书”

    8月8日晚,话剧《情书》开演前,周涛的化妆师问她,“剧场真的进观众了吗?”因为往常的这个时候,保利剧院的观众席早已人声鼎沸。但这次观众们安静地坐在那里,这是戏剧舞台暂停半年后最后的等待,凝心屏气或许是他们对复演的一种致意吧。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退役军人毛健:退伍不褪色 丹心红似火

    从军营到商海,毛健完成了身份转换。退伍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军人本色和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通过自身努力拼搏,成立了两家旅游类公司,在当地产生了“一人创业,带动一方,影响一批”的连带效应……

  • 抗疫期间,他创造出惊人的“舒朗速度”

    8月8日是一个暑热未消的周六,下午5点多,舒朗集团董事长吴健民在公司开完会后,驾车来到位于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舒朗集团五期项目建设工地。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