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吴仲超:半生戎马半文博

2020-11-09 08:58:35 来源:光明日报

  故宫珍贵文物的守护者

  随着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开展,特别是北返文物分批运回北京,为解决藏品底数不清问题,吴仲超院长审时度势,组织了百余人的专业队伍,制定了以清理文物、处理非文物、紧缩库房、建立专库为内容的《整理历史积压库存物方案》以及《清理非文物物资暂行办法》,逐宫进行文物清点、鉴别,并分类、建卡,最终形成了以故宫旧藏汇总为“故”字号文物登记账和1954年开始登记的“新”字号文物登记账合成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总账。同时,也制定了文物等级标准,基本确定了一、二、三级文物,做到级别明确,断代清楚,有底有数。从而,形成了一套管理文物的基本制度,达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晰、鉴别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便捷等要求,使文物藏品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人曾经估算,把故宫文物清理好、库房整理好,最多要用100年,至少也要用50年。但在吴院长的统筹与监督下,这项工作仅用了6年时间,在国庆十周年前夕基本完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物清理过程中,抢救出2876件珍贵文物,其中有商代青铜三羊尊、战国龟鱼蟠螭纹青铜方盘、唐代卢楞伽《六尊者像》、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宋代马麟《层叠冰绡图》、宋代哥窑洗、元代釉里红瓶、明代永乐白釉僧帽瓷壶、明代何朝宗塑德化窑达摩和观音白瓷像、清康熙黄釉双耳杯、清代象牙席、金印盒及珠宝翠玉等国宝级文物500余件。对非文物的处理,吴院长也是非常慎重,在经专家、学者和著名人士讨论研究审查,报国务院批准后,方行处理。

  为进一步完善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吴仲超院长不断通过上级调拨、市场收购、兄弟单位交换、海内外收藏家捐献等途径,为故宫征集、丰富藏品,唐韩滉《五牛图卷》、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北宋范仲淹《楷书道服赞卷》、商代青铜三羊尊、春秋青铜莲鹤方壶、宋耀州窑瓷器、明成化款青花折枝花果纹盘等珍贵文物陆续入藏故宫。这些文物不仅在质量和数量上大大弥补了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空缺,而且完善了故宫藏品的历史脉络,丰富了宫藏和民间及少数民族艺术领域,更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全貌。

  为了文物的保护修复,延展文物的寿命,吴院长积极寻找和培养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力量。五十年代初,故宫只在保管部下有一个文物修整组,大致有钟表、木器、照相、漆器、裱画几个专项,裱画只是北派的京裱,没有南裱,铜器、摹画都没有。为网罗到最好的文物修复人才,吴院长聚全国能工巧匠于宫中,承担起这样一项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的任务。为了更好、更完善地修复文物,1957年4月6日,吴院长指示成立了“故宫文物修复委员会”,任命张珩、王世襄、陈梦家、沈从文、陈炳、陈万里、李鸿庆为委员,他自己和唐兰任召集人。吴院长虽也是文物大家,但这是他在各专业委员会中的唯一任职,而且亲自挂帅。可见,他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吴院长坚持每周至少到修复厂现场查看一次,他认为,对传统工艺技术得靠亲身体悟,才能知其内在的精髓和实质,没在这行内工作过,再大的专家也做不好这行的领导。针对文物修复中的每个门类,细分为绘画组,铜器、雕塑、壁画组,工艺组三个组,以便更好地规划文物修复和技术审定及文物修复完成后的验收。

  1954年,张耀选、江绍大、杨文彬、孙承枝、孙孝江五位南裱名家从上海、苏州、杭州等地来故宫博物院工作。1957年,故宫与上海书画装裱合作社经过长时间的磋商,最终调入郑竹友、金仲鱼等一批专门临摹复制书画的人才。金仲鱼的专长是画画,郑竹友是写字。后来又吸收了原在荣宝斋工作的冯忠莲、陈林斋。在招募了众多名家之后,1960年,在原文物修整组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修复厂正式成立。厂长徐志超是吴院长在华东局的老部下,副厂长蔡瑞芬本人也是以家属身份,跟随原在华东局的丈夫窦茂斋一起进入故宫的。人多了,工种也比较全了,有硬木桌椅、小器作、镶嵌、象牙雕刻、古铜、新铜、雕漆、彩漆、糊匣、钟表、裱画、摹画、书法篆刻和照相等14个行当,同时在青年中选择聪明又能坐得住的人,跟随大师学艺。修复人才的聚集和手艺的传授,在让文物延年益寿的同时,还培养了修复文物的传人。2008年,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与装裱修复技艺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故宫古书画研究中心以“妙笔神工”为题,举办古书画临摹复制与装裱修复展览,展示了故宫文物修复的历史与成果,金仲鱼摹制的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冯忠莲摹制的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陈林斋摹制的五代胡瓌《卓歇图》,孙承枝主持修复的唐代韩滉《五牛图》、杨文彬主持修复的宋代米芾《苕溪诗卷》等,都是出自大师之手的摹制品。徐建华主持修复的明代林良《雉鸡图》、装裱修复工作室集体完成的倦勤斋通景画,是手艺传承的物证。妙笔神工的背后,是吴仲超院长在客观上保护了这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让手艺的种子在故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天,故宫博物院能清楚地计数出自己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自豪地宣布有能力保护好这些珍贵国宝,与吴院长半个世纪之前的开创性工作息息相关。

  故宫展览格局的奠定者

  展陈工作是博物馆发挥社会职能的核心手段。吴仲超院长上任时,故宫博物院新成立了绘画馆,改陈了陶瓷馆,还有个临时的“敦煌艺术展览”,相当丰富。

  但是,如中路三大殿等大面积宫殿的室内仍空空落落,历史上究竟应当是什么样子?内廷部分,在1951年前,乾清宫正殿内已经把南迁北返原有陈设品按原来遗留下来的位置陈设起来,这一处算是没有问题。坤宁宫怎么办?尤其西六宫,现在展示给观众的,是既没有历史意义也没有艺术价值的面貌。还有最重要的,观众参观故宫常常问皇帝住在哪里?故宫的工作人员必然答复是住在养心殿,但养心殿不开放。以当时养心殿的状况,如果不全面研究整理是无法开放的。1956年,吴院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朱家溍先生。朱家溍先生等根据“奏销档”等档案,对太和殿、坤宁宫、养心殿、储秀宫等几处宫殿的陈设进行了认真研究,列出了详细计划。经吴院长同意,储秀宫、长春宫按照光绪年间陈设档进行布置。翊坤宫、体元殿、太极殿,因上限相同,也一致进行。1959年,故宫博物院共完成重要展览13个,三大殿、交泰殿、坤宁宫实现原状陈列。

  吴院长认为,倘若所有宫殿都进行原状陈列,不仅单调,而且观众在视觉上会有审美疲劳。在保和殿东庑、西庑设综合性的历代艺术馆,在东六宫开辟青铜馆、陶瓷馆、玉器馆、雕塑馆等专馆,在外东路筹建展示皇家庋藏和宫廷文物珍品的珍宝馆、钟表馆、绘画馆、铭刻馆等专题陈列,并整理开放了御花园、宁寿宫(乾隆)花园前部分以及一些佛堂,形成了宫廷原状陈列和专题陈列展览相辅相成、并驾齐驱的陈列体系,这一展陈理念和格局,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赞同。

  原状陈列与专题陈列相结合的陈列展览格局基本体现了综合型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在做好古建维护和藏品保管工作的基础上,吴院长强调陈列展览应与故宫本身的内涵相契合,以科研为本,以观众为上,以宫廷为脉,将前三殿、后三宫、西六宫等定为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其中包括举行大典的政务场所、日常理政的政务场所、皇帝和后妃的寝居处等。

  经过多年探索,故宫博物院确立了原状陈列与专题陈列相结合的陈列展览格局,即:在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后三宫以及西六宫设计宫廷史迹原状陈列;在内西路辟设历代艺术馆,在内东路及奉先殿辟设青铜等专馆陈列,在外东路辟设绘画馆和珍宝馆。这一陈列展览的基本格局和展陈理念沿承至今。

  国之良干,故宫楷模

  1984年10月7日,吴仲超在北京病逝。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被撒在了他曾战斗过的江苏茅山。临终前,他还将自己的全部积蓄3000元钱交给故宫博物院作为奖励基金。

  吴仲超半生戎马半生文博,他既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又是一位挚爱文博工作的事业家。吴仲超在院长任上三十年,去世至今也已经超过三十年,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记着他,愿意说起他?也许是我们自古以来习惯的“慎终追远”使然,还是因为故宫博物院走到建院95年这样一个时间点,使人们愿意寻找、铭记这样一位可以效法也理当效法的榜样。朱家溍先生在世时,遇有求字的人,尤其是公务人员,常写张迁碑的隶书:“国之良干,垂爱在民。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更多时候就是“国之良干”四个字,朱传荣女士曾用此来形容吴仲超院长。我想,这也是当代故宫人对老院长的珍重与认可。

  (作者:陈秋速、于子勇,分别系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本文参考了朱传荣的《国之良干》、于子勇的《新中国继往开来的开拓者——吴仲超》等文章)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

    “没有品牌就没有未来。”在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看来,品牌是企业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品牌支撑,就不会有伟大的企业。

  • 追梦·我的奋斗|让手艺人更有自信地赚钱

    “想离开农村去大城市闯闯。”2000年,17岁的卢建华手里攥着卖两担稻谷得来的200元,从广东韶关南雄一小镇离开,走出山区,来到深圳,踏上了追梦之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