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创新工作室里培养队伍
2010年,以赵郁名字命名的“赵郁创新工作室”正式落成,成为首都车企中首家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分七个创新小组,从公司抽调的生产、技术、经营等30多名优秀人才针对企业生产制造以至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管理创新工作。
当年10月,赵郁就设计出了集汽车电器、制动、空调等部件为一体的实训展台教具,使各种汽车部件摆在展台上一目了然,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要,还带动了公司范围内提高技术的学习风气。
“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成才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工作室虽然以我的名字命名,但是我认为这是北京汽车的骄傲!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北京奔驰培养了我,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回报企业,回报社会”。这是赵郁的心声,也是他由衷的意愿。
两会上提培育人才建议
赵郁以企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例,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赵郁说,近年来,虽然政府、学校、企业在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相比,我们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仍有较大提升和改进空间。对此,他提了三点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修改完善《职业教育法》,给校企合作明确的法律地位。
二是推进校企合作作为落实《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内容。政府部门应采取切实具体的措施,将“健全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等规划目标落到实处。
三是应当在先进制造业集中的城市和开发区试点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培育示范典型,带动整体发展。( 本报记者 马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