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说,每一个优秀的检察官的作为,都是点亮一盏灯,让人们看到法治的光芒,那么,他就是点亮了又一盏灯。这是张飚的自我评价。在他看来,这一盏灯,也是他自己的写照——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执法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在北京三天的采访中的某一天早上,记者在宾馆碰到一位远道而来的诉求者。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找到张飚,他希望张飚帮他看看他带来的一大堆材料,他的诉求有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如果有,他希望张飚能够帮到他。
在张飚带来的两个行李箱中,有一个是满满的申诉材料。就在这次的CCTV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上,获奖者有法律界和新闻界的人士,他把跟那些找他倾诉的人的有关材料转交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帮到这些申诉无门、申诉不得法的人。新华社“中国网事”和本报记者也分到了几份材料,还有他的嘱咐:“如果可能,一定要帮帮这些人。”“中国网事”负责人在前一天颁奖现场答应了张飚的要求,这一天是特别派记者来挑选可以调查的材料的。
一份材料显示:某县新建高尔夫球场,曾经被国家审计部门通报,但是,那个高尔夫球场在检查组到来时种上绿植应付检查,等检查组一走就恢复高尔夫球场原貌,而被占用耕地和被迫搬迁的村民只获得了微薄的补偿……
“这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就应该有人来管,相关部门应该去调查,给村民一个说法。”张飚说。
张高平、张辉叔侄案件的平反昭雪让张飚名声大震,但那些远道而来找到张飚的诉求者也许不知道,张飚能做的极其有限。张飚自己也说:这些找我上访的人有点像有病乱投医,看到一线希望就要抓住不放……他们希望我带给他们奇迹……
那些“有病乱投医”的人给张飚写信,他每一封都回复;他们想见他,他绝不会躲着不见。不仅如此,那些穷困潦倒的人找到他,他会给他们安排吃住。本来,退休以后含饴弄孙的生活是他的理想,但是这个理想如今完全破灭了。他说:我不后悔,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我也同样。有希望,总比绝望强。
对于获奖之后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他说他同样不会后悔。“我愿意站在颁奖台上领这个奖。”他说,“张高平、张辉叔侄案可以警示更多的办案人,不要轻视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不要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那些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利益。我们永远要记住,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轻视这一点,损害的不仅是一两个普通公民,也包括我们自己。”
今年10月,记者在天津蓟县采访时看到,蓟县检察院检察长薛九如上半年曾经写了一篇万字长文,详细分析张高平、张辉叔侄冤案的各个环节和各种原因,要求全院检察官展开大讨论。“一起冤案的造成,是我们每一个执法者的耻辱。”薛九如说。这是对张飚的呼应。
锁定目标,绝不放弃,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张飚说:做人什么样,做事就会什么样。让我们都来点亮一盏灯,成为一盏灯,而不是掐灭一盏灯……
这是每一个追求正义的执法者心中的“乌托邦”。(龙平川)
跳回“农门”书写大人生 | 2009-10-29 |
张林虎:大学生“村官”的“网络”人生 | 2009-10-29 |
王志忠:变废为宝创“根书” | 2009-10-29 |
关英夫妇:给“麻风村”带来希望 | 2009-10-29 |
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 | 2009-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