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白芝勇:“最美青工”的美丽人生
//www.workercn.cn2013-12-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美在学习

  “在亿万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青年职工中,是否有让你敬佩的青工典范?他们爱岗敬业、苦练技能、努力创新、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格是否让你深入感动?”

  这是共青团中央组织网络票选“寻找最美青工”的一段前言。如果问白芝勇的队友,身边这位“最美青工”,究竟哪里最美?他们总会最先说——“爱学习”。

  白芝勇刚开始接触测量专业时,根本连测量仪器碰都碰不上。

  “那个时候我们工程测量用的全站仪是日本产的拓普康312,一台仪器十几万元,在那个工地上都金贵得宝贝疙瘩似得,我们这些小字辈哪有份儿碰。”白芝勇就“曲线救国”,经纬仪太金贵了,水准仪却是可以用的,他就开始用水准仪练习。白芝勇都是在每天下班后别人都走了,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利用地面、椅子、桌子形成高差,用钢卷尺将高差量出来,然后用水准仪去测。一次次地反复操作,慢慢地有了手感,也对仪器有了直观的感知,最后一直练到信手拈来就准确无误为止。

  在公司附近的河堤上,同事们总会发现白芝勇的身影,一有空他就练习测量, 用他自己的话说,“找手感”。

  这样的手感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五公司以善打难、险、长、大隧道而在业界著称,施工进行中,测量队也要定期对工程进行测量把控。在隧道里,光线很暗,掌子面在施工,放炮打眼的令一道一道催着测量人员赶紧结束工作,这手感就是效率。

  除了外业的测量手感,内业(室内作业)计算测量数据,也有很多窍门。“如果一点点用计算器算,太慢。后来,我就琢磨着编个小程序,这样能提高运算速度。”白芝勇动脑子干活,这招在技能大赛时,派上了大用场。

  2004年,白芝勇第一次参加由中铁一局举办的测量工技能大赛。

  个人比赛时,有一项是大地四边形测量和计算,计算量非常大,加之计算器功能简单,要在一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内完成可能性非常小。当时白芝勇就有点着急了:第一次出来就没做好那以后岂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白芝勇就在那里琢磨怎么更合理地使用手头的卡西欧4800计算器。这一琢磨,还真琢磨出名堂来了:他发现能够在计算器编一个很小的程序,快速完成计算。半个小时后,白芝勇的程序编制出来了,数据输入,确定,几分钟后,结果出来了。

  整个比赛他总共用时32分钟。这结果,让在场的裁判和出题老师都不能相信,专门在总结大会上让白芝勇谈谈自己的思路。这一次,初出茅庐的测量新兵,开始展露锋芒。

  这之后,从一局比到中国中铁总公司,又从总公司比到全国,在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中,白芝勇锻炼自己的同时,也细心地向优秀的同行学习着。最终,于2010年,在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工程测量工决赛”中获得银奖。

  白芝勇明白,自己虽然没有过硬的学历,不能改变的是过去,而创造未来的权利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他自学考取本科学历,不放过每一次能够学习的机会。那个最初在生死一线中,想要一技傍身的信念,始终推着他往前走。 如今,他下一个目标是,尽快考取注册测绘师的资格。“这个很难考,我们公司测绘队60多个人里,目前只有两位拿到了这个资格。”白芝勇说,“还有时间,总之,最终是要考过的。”

  2013年10月,在全国两亿青工中,白芝勇脱颖而出当选百位“最美青工”,又因其出色的履历,荣获特别关注“最美青工”,从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什么是最美?白芝勇用坚持与学习,阐释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中工网记者 李瑾)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