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帮助4280人成功就业
用2个多月时间把全镇16000多名农村劳动力信息收集整理并建档造册,邀请20多家企业到三排镇招工,成功输出劳动力4280人。
儿子唐吊三终于能赚钱养家了,山溪村62岁的唐二尔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她非常高兴,逢人就说:“多谢唐剑霖,是他帮我儿子找到机会去打工赚钱,现在儿子每个月都寄钱回家,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唐二尔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唐吊三初学毕业就缀学闲在家里,小儿子患有智力障碍,一家三口靠母亲种点玉米和花生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艰难。唐剑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帮助唐吊三找工作,他联系了好几家企业,唐吊三却因语言不通、不习惯集体生活等原因,刚去不久就辞职回家。
“归根到底是没有伴。”唐剑霖意识到,因此他将唐吊三和另外两人一起“打包”出去务工。经过多方联系,三人被广州一家企业聘用。有了伴,他们逐渐适应了工厂生活,并陆续寄钱回家。
“外出打工是农民迅速改变现状的最好办法之一。”唐剑霖说,在农村种一亩水稻,一年收入不足两千元,而到珠三角打工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比在家务农收入多了近10倍。
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为企业提供准确的劳动力资料,他带领全所人员走村入户,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把全镇1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信息收集整理并建档造册。全镇有多少劳动力、就业的多少、待业的多少、待业这部分人都有哪些技能、愿意从事什么工作……唐剑霖不仅详细记录在册,还特别留意待业人员,在头脑里建起了劳动力信息库。
针对高寒山区“两不具备”劳动力技术差等问题,他结合“南粤春暖”服务活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主动邀请省市内外20多家企业到三排镇招工,积极与企业沟通,成功输出劳动力共4280人,使劳务经济成为三排镇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在唐剑霖的推荐下,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有的在大城市娶妻生子,有的成了企业的业务骨干,有的学了一技之长后自己回家创业,家里的生活逐步改善。许多村民打工回来陆续建起了新房,目前三排镇80%以上新建钢筋水泥楼房都是村民外出打工后新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