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农民工-正文
追梦的地铁歌手(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2-2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桶子鼓乐队的工作室

陈汉让在地铁里演奏歌曲

    “看那红楼梦,里面的故事情节。想想现在的爱情,有多少离别……所以我等呀等呀等,等天上能否掉下个林妹妹,我的心儿就不会,再感到那么伤悲……”在北京地铁10号线的一节车厢里,一个沧桑沙哑的男声让很多乘客停止了交谈,不约而同地寻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目光汇聚处,一位身材瘦小的老男孩抱着一把暗红色木吉他深情弹唱,一侧的肩膀上挂着吉他套改装成的“口袋”,1元、5元的“零钱”散落其中。“口袋”外侧的白纸上,“桶子鼓乐队陈汉让”几个字格外显眼。也许是哪句歌词打动了坐在一旁的年轻姑娘,她将一张10元钞票放入吉他口袋,男孩转过身说声谢谢,然后更用力地拨动琴弦……

    眼前的这个男孩叫陈汉让,是一名行走在北京地铁中的“地铁歌手”。

    选择北漂生活

    陈汉让出生在广东湛江的农村家庭,家中共有弟兄三人。初二那年,父亲生意失败让整个家庭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也是从那时起,作为长兄的陈汉让决定辍学,和父母一同挑起生活的重担。

    在成为地铁歌手前,陈汉让尝试过许多工作,当过搬运工,做过销售,也干过家具安装,时间最长的一份工作是餐厅厨师。1999年陈汉让在苏州的一家餐厅当学徒,每月工资600元,工作之余他开始接触吉他并自学弹唱。“当时学了几首beyond的歌,在餐厅里弹唱给工友听,他们都觉得我唱得很好,有明星的感觉。”工友们的赞美点燃了陈汉让心中不安分的火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萌发。

    “北漂,这是个什么样的生活。北漂,有多少人在这里漂泊。北漂,有多少人为了理想奔波……”陈汉让在原创歌曲《北漂》中表达的艰辛和酸楚,正是他对北京生活的切身感受。

    2003年,陈汉让毅然辞掉了厨师工作,独自北上寻找发展空间。初来乍到的陈汉让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附近找到了一份群众演员的工作,几经周折,他和其他群众演员一起被拉到了京郊的一处外景拍摄基地。陈汉让拍的第一场戏是在一部电视剧里扮演尸体,他说那天的情景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化妆师在我身上画满血,我趴在地上,把肚子顶在一块木头上,身边全是震耳欲聋的爆破声。”短暂的群演经历并没能带给陈汉让多少希望,一个月后他非但没有拿到工资,甚至连自己仅有的200元钱也被中介骗走。无奈之下,他离开了北京。

    回到苏州后,陈汉让在一家琴行做起了销售,也教一些初学者弹奏吉他,在这期间他创作完成了很多反映自己情感和生活状态的歌曲。2009年,带着自己的音乐作品和满腔热情,陈汉让再次来到北京,重新踏上寻梦之旅。“前前后后大概找了100多家唱片公司,很多公司上来就要钱,他们觉得我的词曲创作还行,但是普通话太不标准。”2003年那次受骗的经历让陈汉让提高了警惕,性格执拗的他拒绝改变自己的南方口音,他觉得这是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特质,他也拒绝将自己的歌曲一次性卖给唱片公司,因为他相信以后这些音乐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应征酒吧歌手数次被拒后,陈汉让成为了一名“地铁歌手”。

    组建桶子鼓乐队

    2011年,一家电视台的编导在地铁上遇到了陈汉让,很欣赏陈汉让的表演并希望他能以乐队的形式参加该台的歌唱竞技节目。很快,陈汉让找到了另外五位志同道合的音乐伙伴,他们都是行走在北京街头的流浪歌手。六个人一拍即合,陈汉让被推选为队长,一支全新的乐队很快组建起来。这支乐队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使用的乐器并不是常见的架子鼓,而是大大小小的空油漆桶,这也是“桶子鼓”乐队名字的由来。

    乐队成立之初,主要在地铁口、广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段进行街头表演,由于架子鼓不便携带,并不适合流动演出,路边废弃的油漆桶激发了陈汉让的“灵感”。他和队友们一道尝试对油漆桶进行加工,通过挖孔、垫支架等方式自制“桶子鼓”以便演出。几经试验,“桶子鼓”从最初的两个发展到后来的五个,这一表演形式也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乐队独树一帜的个性特征。

    “打桶只是我们吸引注意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还是想通过我们的音乐打动观众。”陈汉让并不希望“桶子鼓”成为一种噱头,他明白乐队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还要靠提升音乐品质。“我也想通过打桶的方式鼓励身边热爱音乐的人,即使买不起好的乐器,依然可以做出好的音乐,因为音乐是无处不在的,用什么都可以敲打出动听的音乐。”陈汉让希望为乐队找到独一无二的音乐精神。

    从2011年开始,桶子鼓乐队先后参加过多档电视综艺节目的录制,虽然也在节目中被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被评委称赞“比旭日还要阳刚”,但是乐队并没有像当初预想的那样借助电视荧幕声名大作,甚至连商业演出也很难接到。曝光率的增加不仅没有让乐队成员的收入水平有所提升,反而使乐队成员在音乐理念上开始出现明显分歧。在参加完安徽卫视的一档节目后,乐队陷入了沉寂。经过两个月的思考,陈汉让和黄永灵、熊吉两名队友决定继续“桶子鼓”的音乐道路,其余三名队员则选择离开,各自发展。“我尊重队友们的选择,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想法。”陈汉让的语气里依然有些自责。

    地铁里等待“伯乐 ”

    十几把吉他挂在一侧的墙壁上,角落里堆放着几只被敲扁的油漆桶,架子鼓、谱架、调音台等“音乐装备”塞满空地。陈汉让和队友在胜古家园1号楼B座的地下停车场租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工作室”,每月1300元的租金由三人平摊,除了招收学员教授吉他,这里也是乐队排练的场地。不过由于正值冬季,天气寒冷无法在室外进行演出,目前“桶子鼓”的乐队表演已经暂告段落,队员们开始在地铁中各自开唱。

    每天下午2:30-4:30,陈汉让准时在地铁车厢给一位朋友助演,朋友唱歌,他则用油漆桶制成的“手鼓”拍打节奏,赚到的钱两人平分;晚上8:00-11:30,陈汉让独自在地铁车厢表演,为能引起共鸣,他除了弹唱自己的原创歌曲,也会翻唱一些经典老歌。“我希望别人是因为欣赏我才给钱,而不是因为可怜我在施舍。”在陈汉让看来,地铁歌手不仅仅是他的“生存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态度”。

    “把乞讨和卖艺同等对待我觉得很不公平,现在歌手都有歌手证,地铁歌手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职业。”对于多次在地铁车厢被驱逐的经历,陈汉让感到有些愤怒。不过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自己的音乐,陈汉让觉得心里很温暖。

    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声乐训练,多数像陈汉让这样的地铁歌手并不会使用气息唱歌,加上地铁嘈杂的环境需要提高音量,地铁歌手的声带耗损很大。陈汉让一周演唱五天休息两天,一个月下来,至少能赚两三千元钱。虽然收入不高,但能满足基本的日常开支。

    陈汉让在工作室附近租了一间地下室,租金一个月600元,每天自己做饭,成本控制在10元左右,“6块钱的肉,2块钱的青菜,可以吃得很好。衣服都是在动物园淘的。”节省的陈汉让每个月还能存下一些钱贴补父母。看到儿子能靠唱歌赚钱养家,陈汉让的父母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不过陈汉让的心里其实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组建乐队、参加电视节目让他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我也梦想以后能上春晚、出专辑、开个唱”,陈汉让依然没有放弃成为明星的最初梦想。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北京音乐市场的激烈竞争,自己和乐队的歌唱实力距离专业水准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挑剔舞台,只要有人喜欢听,我们就用心唱。”事实上,这种“不挑剔”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只要心中还有希望,将拥有快乐时光。就算未来的路艰辛异常,也无法将我阻挡。坚信在未来的路上我的生活将充满希望……”2013年的北京日渐寒冷,而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陈汉让仍在用歌声等待“伯乐”……

    实习生 王维砚 文/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