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吴敏强正在接听电话,对于他来说,热线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
“孩子们又放假了,热线上,家长咨询春节假期综合征的电话又多了。”
刚喝上一口清茶润润喉,热线电话再次响起,吴敏强抱歉地朝记者笑笑,接起了电话,开场白依旧是那一句重复了整整七年的“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
退休十年,每天义务工作12个小时,70岁的余杭老人吴敏强是12355余杭青少年热线的主持者,除了7年前因为癌症动手术,他从来没休息过。即使是这个雨水纷纷的春节,他仍然披着雨披,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半,一日不断。
在余杭临平景山路56号大院这间不大的办公室,他的世界里,永远是一个水杯,三部电话和一台电脑。
对于身患癌症7年的他来说,这不只是一份志愿者的工作,更是一份爱和责任。
退休后加入志愿者
他耐心倾听各种抱怨,帮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
“春节七天,我一共接了22个热线,基本都是家长打来的,主要是孩子老爱上网、爱乱花钱、不愿意写寒假作业这些问题;有的外地务工家庭,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长春节加班回不了家的;还有年轻人跟我抱怨,现在工作实在不好找。”每天,吴敏强总像那个童话中倾听人们烦恼的树洞一样,听着各种抱怨,然后一一耐心地解答。
其实退休前,吴敏强的工作和青少年教育没什么关系。年轻时,他在杭州江干区担任一名市场工商管理人员。上世纪90年代,各种贸易市场四处开花,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杭州,在市场里讨生活。每天,吴敏强在杭州老汽车东站的小商品市场进进出出,“小候鸟”们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人做生意,孩子就丢在一边,没人管,没人教育,市场环境这么差,小孩子就躲在犄角旮旯里做作业,条件不好,学习也不安心。”还有许多孩子,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甚至早早误入歧途,“我觉得这些人很需要帮助,就想给他们一些关怀。”
退休回到老家临平,吴敏强成为一名志愿者,加入了12355余杭青少年热线的创办工作。
在热线担责10年来,他接听青少年健康成长咨询电话32000余个,接待上门面咨3000余位,心理讲座也办了560多场,甚至还带领志愿者们,成立了数十个基层心理咨询室,杭州市首个心理脱毒帮扶站就是由他热心创办的。
正聊着,一个电话已经打了进来,这位家长苦恼的是孩子的“网瘾”。
没有以往听到的各种套话,吴敏强的开导更像是一种拉家常似的交谈:“网络可不是洪水猛兽啊,咱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对孩子上网,不要简单粗暴地断网,而是要从精神和情感层面多关爱孩子,多跟他们聊聊,真正去了解他们,和他们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