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养路工王世佳和他的“王世佳工区”
//www.workercn.cn2014-02-2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铁路以他名字命名

——养路工王世佳和他的“王世佳工区”

中工网记者 姜明 中工网通讯员 姜书范

  “没想到我工作多年的这段具有历史的铁路,能以我的名字命名,这是对我的莫大鼓励,更是我们外来工的无尚光荣。”2月13日,正在铁路线上作业的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天一工区的班长王世佳高兴地说。

  从今年起,拥有40年历史的北京铁路局天津工务段“天一工区”,因外来务工者王世佳不平凡的业绩,更名为“王世佳工区”,这在全国铁路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王世佳今年29岁,河北沧州人,2008年7月高中毕业后来天津打工,成为天津工务段一名养路工,负责天一工区的养护工作。他与工区13位工友负责的这段铁路,全长只有8943米,位于天津火车站的“咽喉”地段,津山、京沪、京津、津秦等铁路在此交会,包括8条主线、69条道岔,是最复杂的一段铁路线。成立于1974年1月1日的天一工区,历经16任工长的薪火传承和全员努力,40年来未发生过一起事故。

  “干到死你也是个劳务工,说不定哪天就叫人踢了。”劳务工不是正式工,一些工友忍受不了艰苦的条件而离开,可王世佳留了下来。在这个公认苦累的岗位上,他不怕吃苦,急难险重的活儿总是抢着干。

  为了迅速学好技术,王世佳虚心向师傅求教,勤问、勤学、勤练。每次起道,他就跪在轨道上反复检查线路,下班就看书学习,很快熟悉了站内四组交分道岔的尺寸,掌握了改道起道的技术标准。

  王世佳很快成为了劳务工中的业务尖子。2010年,他在出勤、上道、完成任务、遵章守纪上均名列第一,被评为先进生产者。2011年,他又通过公开竞聘,首次以劳务工的身份当上了班组长。

  王世佳和他的13位工友,一年四季24小时值班,在管辖线路进行巡查、检修,涉及内容包括检查钢轨几何尺寸、枕木是否有劈裂锈蚀、石碴弹性、路基是否稳固、道岔接头是否有裂纹等等,每一项工作都非常细致,一旦检查出问题就要立即整修。

  春运开始后,由于铁路运力的增加,这段铁路上穿行的列车越来越密,日均可达100对。这样,王世佳工区更是紧张,他们只有利用列车间隔见缝插针式地检查线路和道岔设备以及抢修,特别是在“天窗期”,上铁轨作业的时间每次仅有15分钟,他们就周密计划,雷厉风行,速战速决。

  在津山线路段抢修时,由于地形复杂,每次“天窗期”内完成作业很紧张,必须突出一个“快”字。这天上午,接到天津站驻站员通知,王世佳就率领班组齐上阵,13名工人一面操纵着几十斤重的捣固机,全面捣固轨枕下面的石碴,一面用合金道尺测量铁轨之间的距离,同时进行快速调整,待约定任务完成,全部人员撤离,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春运期间“天窗点”每天都有,京津城际列车凌晨不运行,就成为开“天窗”的时机,王世佳和工友们冒着严寒,突击奋战,一个“天窗点”下来,测量轨间距要弯腰800次,巡视线路1000多米、检查枕木1840根、拧螺丝7360个,工作强度很大。

  作为一名养路工,王世佳对安全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他排除过许多事故隐患。一次王世佳带班作业,发现一处改道线路轨距还差2毫米,此时已到了下班吃饭时间,但王世佳坚持组织工班推迟下班时间进行修整,直到完全合格为止。

  去年9月28日,刚下完大雨,王世佳在线路上巡检,经过津山铁路上行1380米加497米处时,发现轨枕外板头有个直径300毫米的洞口,他往洞里投进几块石子,感觉深度有十几米,且有扩大趋势。王世佳当即进行补救,及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使一起火车“出轨”的重大安全隐患得以消除。

  对此,天津工务段车间主任孔德旺赞扬说:“如果不是小王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就会下沉,列车通过时后果不堪设想。”

  王世佳因此出了名,北京铁路局对他给予通报表扬,天津工务段专门召开大会对他进行表彰,这是天津工务段历史上首次为一名外来工召开表彰大会。与此同时,为了纪念此事,向王世佳致敬,鼓励员工,让这个年轻的名字成为下一个40年安全里程的新起点,也成为象征铁路线上无事故的里程碑,天津工务段决定将王世佳所在的“天一工区”更名为“王世佳工区”。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