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布哈河畔“赶月人”
中工网特约记者 邢生祥 中工网通讯员 赵风斌
在疾驶的列车上,眼望苍茫的青海天峻大草原,沉浸在布哈河蜿蜒秀美的美景中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车窗外那几个身背工具包默然站立在路基上的身影。他们是青藏铁路公司西宁电务段天棚信号工区的职工们,人称“天路”信号工。
“现在是工区配合工务换轨最繁忙的时候,每天近20根钢轨需更换,工人们天不亮就出门,回来时就到了晚上。”近日,当记者来到布哈河畔仅有5人的小工区时,已是晚饭时分,工区唯一留守值班的职工倪树森说。
据倪树森介绍,小工区5名工人担负着天棚、关角、鹿芒、天峻4个车站以及将近60公里区间总共81架信号机、31组道岔、73个轨道电路区段信号设备的日常维护任务,管辖的几个车站,海拔都在3400米左右。
“我们工区管辖区间的线路曲线半径小,钢轨磨耗大,每年的3月至4月中旬、10月至11月中旬两个时间段,需集中更换钢轨。换轨开始前,我们先抓紧将旧钢轨上的导接线和区间电容一个个铆下来,等换上新钢轨,又得迅速铆上,时间非常紧,信号工在道砟上得不停地来回跑,一个月下来有时会磨掉两双胶鞋。”倪树森说。
“天棚站离煤场较近,平时风比较大,设备容易受煤尘的影响,尤其在雨雪天,如果不及时清除道岔锁闭块上的煤尘,就会影响道岔的正常转换。信号机透镜上要是积上煤尘,就会影响信号灯光的显示距离。擦拭煤尘也是我们日常主要的一项工作,平时,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服兜里都装着一两块抹布,每次擦拭完,每个人的眼圈、鼻孔都是黑的,一个人每天差不多要吸进2两煤尘哩。”倪树森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块常用的已分不出本色的抹布。
天棚地处海拔3000多米的草原深处,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高寒缺氧时时侵袭着工人们的身心健康。但是,他们克服了超常的困难,创下了连续800多天无一例因检修不到位而发生设备故障影响行车安全的好成绩。
汽车发动机的声音由远而近,那是工区结束一天工作的“天路”信号工回来了。走出工区时,灰暗的天空中,正挂着一弯模糊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