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石家庄掏粪工坚守最后的胡同 从不去人多的地方(图)
//www.workercn.cn2014-04-22来源: 河北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桥西区清掏科的几名清掏工人,在每天工作的胡同口合影。

  讲述

  清掏200多座旱厕,坚守在“最后的胡同”

  北横街、恒丰胡同、人民胡同……这是石家庄裕华路以北、中山路以南,中华大街与站前街之间一片尚未拆迁改造的旧街老巷,低矮的平房或二层小楼、狭窄而幽长的街道,隐藏在市中心的繁华之中,被很多人称为石家庄“最后的胡同”。这里,连同保晋南街一带,是桥西区卫生队清掏科工作的地方。

  “100多座私厕加上50多座公厕,一共有200多座厕所,都是传统的旱厕,需要人工清掏。这两片平房区我们都是隔日清掏,每天产生的粪便有3吨多。”每名清掏工人每天都要挑三四十担粪便,有的小街巷非常窄,吸粪车进不去,就只能由清掏工人挑到路口,每天走几里地是常有的事儿。

  为了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影响,他们每天2时就开始工作。61岁的吴永洲和53岁的吴树秋住在西岗头,每天1点半出门,骑电动车半个小时到达工作地点。要是赶上下雨下雪,只能骑自行车,需要45分钟。清掏工人的作息时间都很特别,很多人都是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睡觉,在大多数人睡得正香的时候,他们就起床出门了。

  吴树秋干这行30多年了,他记得,30年前,清掏工分好几个班组,工作地点覆盖了桥西区的大部分区域。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旱厕越来越少,清掏工也越来越少。到今天,桥西区只剩下这200多座厕所,吴树秋和他的同事们仍然在坚守。他们的话语很朴实:“这个活儿又脏又臭,被人瞧不起,可总得有人干啊,咱不干谁干?”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改造,吴树秋和他的同事们,也许是石家庄最后的清掏工人。他们也盼着这两片平房快点儿拆迁改造,居民能用上干净舒适的冲水厕所,他们也告别这又脏又臭的活儿。

  觉得全身都被“熏透了”,从不去人多的地方

  这个工作,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一天也不能停。“居民家的私厕容量小,两天不清就快满了。”60岁的牛树果说,下雪时小街巷难走,经常会摔倒。吸粪车的司机王更生,干过十几年清掏工,年轻时有一次往吸粪车里倒粪便,脚下一滑从吸粪车上摔了下去,幸亏当时身体壮实。

  “虽然工作时戴着手套,可粪便还是能渗到手上,每次干完活儿手都是黏的。粪便溅到眼里、嘴里,也是难免的,溅到身上就更多了!”48岁的沈金平说,有人还往厕所扔死老鼠、死狗什么的,都要由他们来清理。所以,大家出家门、进家门的第一件事,都是换衣服,现在条件好了,每天下了班都要洗个澡,衣服都放进地下室或者小房。

  即使是这样,因为长年累月跟粪便打交道,大家都觉得已被“熏透了”,不干活儿时,身上也有一股臭味,已经习惯了。不管是不是挑着粪桶,旁人都会掩鼻躲避,甚至有个别年轻人恶语相加、白眼相待。“我一年也去不了一次商场,买衣服都是让家里人代劳,什么超市啊、庙会啊,凡是人多的地方,都不去。”王更生说,清掏工人都会自觉地远离人群。

  不过,他们心里不光有委屈,也有温暖。人民胡同有两个老太太,每次见到他们都会道声“辛苦啦”,让大家很舒心。工作这么多年,单位和社会给了他们不少荣誉,也让他们感到欣慰。“石家庄的清掏工人,出过省劳模、全国劳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的骄傲!”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