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国有2.69亿农民工,从乡村来到城市,追逐属于自己的“城市梦”。“城市的归属感、工作的自信心、生活的幸福指数,是他们城市梦的核心元素。他们并不只是生产要素,而是有着自身发展需求的生命个体。”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如此解读。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拥有3万余名农民工,近年,该公司一批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从农民工到新型产业工人的幸福转身,圆了自己的城市梦。连日来,记者深入武汉多家工地,近距离感受3位“蓝领专家”的光荣和梦想。他们的成长历程,给我们颇多启迪与思考。
徐彬,我和城市一起长高
昨日上午,武汉第二高楼武汉中心项目工地上,塔吊高度已突破300米。站在城市之巅,徐彬神情自若。一如往常,平静地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我当了21年塔吊司机,现在负责的是5000余万元塔吊设备安全状况。”说到自己从农民工到技术骨干的幸福转身,徐彬一脸骄傲。
41岁的徐彬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武汉中心项目设备组组长,名副其实的“蓝领专家”。1993年,在麻城老家种着两亩地的徐彬,被中建三局相中,分配到设备组成为一名塔吊司机。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从未想过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去闯天下。经过两年培训,徐彬正式上岗。“当塔吊工人不容易,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检、培训,考证合格才能上岗。”
第一次爬塔吊,是在三峡集团总部大楼,徐彬记忆犹新。“那时的塔吊虽不算高,可感觉上去的路很漫长,腿一直抖,头也晕。”徐彬一度想放弃,可顾念到公司培养自己两年,“辞职开不了口”。从硬着头皮上,慢慢克服心理障碍,到可以轻松地欣赏窗外风景。徐彬先后参加了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天河机场T2航站楼、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省图书馆新馆……在天津117大厦项目中,他还负责60台总价值上亿元的大型设备管理。先后获得“省十大杰出农民工”、“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随着城市的长高,徐彬驾驶的塔吊也从几十米上升到100米、200米甚至300米,在塔吊上,他见证着最美的风景和城市的发展:“我和城市一起长高。”
徐彬感言:农民工不能因文化素质低而自卑,只要肯努力,坚持不懈,锤炼技能,一样能有出息。
杜晓波,走上大学讲台
2013年11月13日,杜晓波终身难忘。当天,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来了一位特殊老师。
刚从工地赶来的杜晓波来不及换掉沾满淤泥的鞋,操着钟祥口音的普通话开讲了:“这是我摸索好几年才得到的经验,你们千万不要犯类似错误。”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熟练地画了张墙体剖面图,边讲解,边演示。课堂上不时爆出热烈掌声。从工地走上大学讲台,杜晓波一跃成为“草根明星”。
高中毕业后,杜晓波在工地打小工。“作为一名农民工,我也曾有过满腹牢骚,但牢骚过后,细细想想,改变得靠自己努力。”夜里,大伙歇息了,杜晓波却一头扎进工地书屋。平日,只要公司组织的技能竞赛、讲课大赛,他都踊跃参加。不过一两年,杜晓波就被提拔为砌体施工班组长。
现在,32岁的杜晓波已升职为天河机场等7个项目的初装负责人。
杜晓波感言:只要真诚做人、认真做事,任何人都可以展示才干,实现人生价值,受到社会尊重。
火会燎,省总工会为他著书立传
2013年,省总工会专门为他出书“立传”,其传奇故事成为许多农民工的励志榜样。他叫火会燎,中建三局公司物资部副经理兼料具站站长。
1992年,火会燎因高考17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1996年9月,他幸运地成为中建三局在西部招收的第一批农民合同工。
入职数月,勤奋的火会燎就在学习材料管理时,查阅了近百本建筑类书籍,留下10多万字笔记,在公司各类考试中屡获第一。工作中,他还练就了一手绝活—目测数量,两车水泥从他面前经过,火会燎可以马上报出水泥吨数。
掌管着价值数亿元的材料设备责任重大。一次,供货商悄悄塞给火会燎一个大红包,企图将劣质钢筋蒙混过关,被他断然拒绝。这家公司也被打入“黑名单”。
凭着一股“傻劲”,从宁夏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农民工火会燎,逐步成长为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中层干部。
火会燎感言:作为农民工,一定不要被身体的劳累和痛苦泯灭心中梦想。生活是一块粗糙的顽石,我们要做一把锈刀,每当被磨得发痛时,就会放出一抹光彩,变得锐利、坚实。磨难过后,生活会向我们展示彩虹。(记者 胡蔓 杨麟 通讯员 李立 李良缘 江敏)